什么是农耕文明?

农耕文化,在中国农业文化发展的前两个时期,即原始农业文化和传统农业文化,可以统称为农耕文化时期或古代农业文化时期。在中国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农业文化是基础,因为它旨在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衣食住行),这决定了汉族的生活方式,塑造了自己的文化。中国是世界农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中原农耕文化是中国农业文化的基础和重要发祥地。宋代以前,中原农耕是中国农业文化的轴心。农业起源发达,与农业技术、农业制度、农业观念的发明创造密切相关。

农业文化是指农业生产实践创造的与农业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破堤的内容可分为农业科技、农业思想、农业制度与法律、农业节日习俗、饮食文化等。其发展可分为原始农业文化、传统农业文化和现代农业文化三个阶段。农耕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形式。是指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为满足农业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的一种文化集合体。中国的农耕文明融合了儒家文化和各种宗教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容和特点。但主体包括国家管理理念、人际交往、语言、戏剧、民歌、习俗和各种祭祀活动,是世界上最广泛的文化融合。

我们都是从资料和书籍中学习农耕时代的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理想的家庭模式是“农事读书”,即既“农事”维持家庭生活,又“读书”提高家庭文化水平。农耕文明的重要表现是男耕女织,规模小,分工简单,自给自足,不用于商品交换。这种农耕文明尊重自然的和谐,符合中国文化的乐天知命原则,是对生命的最高修养。乐天知道宇宙的规律,而知命知道生命的价值和真谛。提倡耕读事业,提倡合作包容,而不是掠夺性的利用自然资源,符合当今的和谐发展理念。以于乔的耕读为代表的农耕文明,是对汉民族几千年生产生活的实践总结,是中华儿女的精华以不同形式浓缩传承下来的文化形态。其及时性、适宜性、纪律性、和谐性等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在意识形态方面,农耕文明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品格非常符合价值理念,如团结、独立、爱好和平、自强不息、集体至上、尊老爱幼、勤劳勇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助人为乐等,至今仍为人们所推崇。

还有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以农业服务和农民自娱为中心衍生发展起来的风俗文化,还有近代广为人知的舞蹈、诗歌、小说等。像我们熟悉的舞蹈家杨丽萍,除了她的经典《孔雀舞》、《两棵树》之外,2003年她出任艺术总监兼总导演的大型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2011中国导演的第一部大型原生态藏族歌舞音乐《隐藏的奥秘》,都出自西南山区农民山野田,以及西藏的民间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