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起源于哪里?
1,陕北
陕北秧歌是一种广泛流行的、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传统舞蹈,又称“闹火”、“闹秧歌”、“闹社火”、“闹秧歌”。
主要分布在陕西榆林、延安、绥德、米脂等地,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绥德和米脂秧歌最具代表性。
2019,11,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绥德县文化馆获得陕北秧歌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胶东
胶东秧歌是指流行于胶东半岛的秧歌。这一带的人也称秧歌为“打游戏”或“打孩子”。胶东秧歌流传较广,如海阳、文登、即墨、蓬莱、叶县、威海等地。
而且都是以“奔川”小调为基础,形成三句加锣鼓的比较定型的民间歌舞形式。
著名的秧歌剧有《解放》、《三国志仇人》、《张德宝归队》等。
3.中国东北
秧歌是中国汉族(主要在北方地区)流行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称谓和风格。
东北秧歌形式幽默,风格独特。广袤的黑土地赋予了它古朴豪放的灵性和风情,集泼辣、幽默、恬静、稳重于一体,生动展现了东北人民热情朴实、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
稳浪、浪、梗、梗、踩板、扭腰,是东北秧歌的最大特点。同时,多种多样的“手中之花”、明快而富有弹性的鼓点、重击、俏丽、安静、稳重而优美的节奏,都是东北秧歌的特色。
4.冀东
冀东秧歌是河北省的一种民间舞蹈。大致可以分为牛(女)、丑、公子、老回等角色。除了老惠(一个火热的中年妇女)外,都是折扇舞,表演技巧全面,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独具特色。
其中丑的表现最为突出,是一个淳朴、淳朴、可亲、幽默、乐观的农民形象。再加上唢呐的密切配合,经常吹出模仿的声音来衬托表演,让观众捧腹大笑。
产地:
秧歌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明清时期达到顶峰。“秧歌”的由来,汉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在插秧拔秧等农业劳动过程中,为了减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痛苦,通过唱歌的方式逐渐形成了秧歌;
另一个民间传说是“秧歌”起源于抗洪斗争。为了生存,古黄河岸边的人们奋力抗洪。最后,他们赢了。大家兴高采烈地拿起抗洪工具当道具,唱着,跳着,表达着自己的快乐心情。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加,秧歌逐渐形成了舞蹈动作和舞蹈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