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主要包括哪些阶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临不同的历史任务,具体内容也有所不同,但在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都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人民的实践经验。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

(1)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

(2)总结和提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从而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新的内容。

(3)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思想文化传入中国。要想被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并在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找到一种能被中国人民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中国马克思主义既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翻版,也不是中国文化的翻版,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文化优秀成分的结合。

在这个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文化进行认真清理,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用中国优秀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深入浅出地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因此,马克思主义将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土壤,并发展壮大。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同马克思列宁主义一道,是中国长期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018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国家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