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哪些发展,有哪些基本特征?
中国文化史的线索和发展阶段中国文化史是一幅壮丽的风景画。人们在描述这种景观时,由于对其范围和线索的把握不同,会有不同的分类。本书参考了现有的文化史分类并考虑到实践教学的方便,捕捉了社会物质文化、学术思想、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历史、制度、宗教、风俗等六条主要线索,组成了这部“中国文化史”。制度文化侧重于行政区划、行政管理、教育制度、选举制度、军事制度、法律制度、服务制度等。风俗文化以汉族为主体,兼顾各时期主要少数民族和有代表性的地域风俗;以学术思想、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历史宗教为主的社会思想文化,是精神文化的主要内容,也是本书的重点。关于中国文化历史的发展阶段,根据我们祖先在文明进程中的标志性文化创造和特点,我们把中国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划分为八个阶段:1。从古代到夏朝建立,是中国文化的起源阶段。中国先民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组织形式上的成就,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2.夏商周春秋时期,青铜器、铁器、牛耕的出现,宗法分封制的确立,六经的编纂,标志着中国文化的形成阶段。3.战国秦汉时期,社会物质生活更加丰富,以造纸术为代表的大量科技成果,以诸子散文、汉赋为代表的文学作品,以《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韩曙》为代表的历史著作相继出现,道教产生,佛教传入,这是中国文化的发展阶段。它促进了南方文化的发展,然后南方文化又回到北方,实现了南北交流。同时,玄学在儒释道之争中诞生,各民族的文化习俗也在战争中代代相传,可谓中华文化内部冲突与融合的阶段。5.隋唐五代时期,由于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唐诗,建筑,佛像,纺织品。辽阔疆域上因地制宜的各种形式的行政管理制度和以“胡华”为特征的社会风俗习惯,都表明这是中国文化的繁盛阶段。6.宋辽夏金元时期,南北城市崛起,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在三教融合的时代潮流中,形成了以理学为主导的新儒家;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的出现迎合了文人和市民的口味,历史名著如《资同治鉴》等也相继问世。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四大发明”的第三个时期。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巅峰阶段。7.明清初期,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摆脱了封建统治者的束缚和限制,通往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生活领域不断拓展;近代启蒙思想和考证产生于封建极权政治,在反封建宣传、历史文化整理、总结和研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科学技术取得了显著成就。张辉的小说,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以及《万世方志》、《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都是文化领域的辉煌成就,是中华文化持续发展的象征。然而,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涌入,中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比较劣势。鸦片战争到民国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在国家和民族危机的同时,中国文化也第一次遇到了严峻的考验和危机。于是,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正视现实,主动向西方国家学习技术、制度和观念文化,先后掀起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民主共和制度和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生物、医学等现代科学传入中国。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文化成果也相继出现。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文化开始走上现代化的舞台。根据中国文化发展的总体情况,上述阶段可以概括为两个不同的阶段:从中华文化形成到宋元时期,是一个不断发展并趋于繁荣的阶段;从明清到民国后期,在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挑战下,中国文化开始反思自己,摆脱困境,走上现代化的道路。根据不同的视角和原则,对文化发展阶段的划分会有完全不同的方式。以上基于中国文化发展特点和教学方便的划分只是一种尝试,不敢认为是最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