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协调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
一提到调结构,往往很容易和经济增速下滑联系在一起。看来,结构调整必然带来经济增长的放缓。稳增长意味着搁置结构调整。看来稳增长和调结构是两回事,一定要丢一个。这其实是一个误区。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产业结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有利于加快我市“两个先行区”建设,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功能,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具体来说,稳增长是结构调整的前提和目标,强调经济发展的最终结果。我市只有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才能保证财政收入的增长,保证一定的就业水平,解决发展中的其他问题。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前提下进行。稳增长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不要追求10以上的高增长率,也要防止经济增速大幅下滑;第二,这种经济平稳增长在较长时期内应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第三,这种稳增长应该建立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带来的更高增长质量的基础上,是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的有机统一。特别是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要求实现要素节约、生态环保的高质量稳定增长。
经济增长来自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稳增长是稳定“三驾马车”对经济拉动的合力,而不是稳定甚至单方面放大某一驾马车的作用。长期以来,各地都非常重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其次才是出口的拉动作用,而忽视了消费,尤其是内需。这不仅导致经济增长的一边倒的不平衡,也导致居民消费水平的上升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的不平衡,极大地影响了居民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程度,引起各种不满。因此,稳增长的第一步是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扩大居民消费,提升居民福利。其次,要继续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为投资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释放民间投资的潜力,保持适当的投资规模和速度。例如,在我市重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和中心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如果能够积极吸引民间投资,不仅可以加快项目建设,还可以有效防止民间资本进入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和产能过剩领域,充分发挥其拉动经济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重作用,真正解决眼前之忧,消除长远之忧。稳增长还需要发挥出口的支撑作用,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开拓新兴市场,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出口竞争力。
结构调整是稳增长的重要途径。
调结构是稳增长的重要途径,强调经济发展的工具和手段也是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不竭动力。调整结构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调整“123”第三产业结构。对于我市来说,主要是在稳定第一产业的基础上,调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例。我市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一直高于第三产业约10个百分点。根据第三产业结构从“一、二、三”到“二、三、一”再到“三、二、一”的演变规律,我市调整第三产业结构的重点应是大力发展金融、物流、科技、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实现近期第二产业并重,远期二、三产业双轮驱动的产业格局。调整结构的第二层含义是指调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重。对我市来说,调整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主要应减少粮油等大田作物的种植方式,重点发展蔬菜、水果、花卉、海鲜种植等都市设施农业。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主要是从低附加值、低档次的传统服务业向金融、科技、电子商务等高附加值、高档次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例如,2013年,我市增加值总额超亿元的“亿元建筑”总数增加到8个,充分说明了金融、科技、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价值和前景。
工业经济内部结构调整是我市结构调整的重点和难点。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沉淀,使我市工业经济始终呈现出“重化工业”的特征。石化、装备制造、造船等传统重化工业相对发达,而消费轻工业发展相对落后,创新型新兴产业发展尚未形成规模。因此,我市工业经济内部结构的调整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种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对石化、装备制造、船舶制造等我市传统优势和支柱产业进行优化升级,属于存量调整;二是将我市食品、家具、服装、数码产品等消费轻工业全面推向国内外市场,属于存量扩张;第三,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增量发展。比如我市已经初步产业化的碳纤维、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就是通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调整工业经济内部结构的好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