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陵,为什么总有那么多人惦记?
顺治元年皇帝1663年在清陵下葬后,有14位后妃和皇后。这14座陵墓分为300多座单体建筑,均以昌瑞山脚下的孝陵为中心,分布在东西两侧,依山而立,高低不一,错落有致,主次分明。皇陵区外的黄花山等地有10余座园林,是清代王公、王子、公主、朝臣、保姆的葬地。墓园的规定和后宫嫔妃差不多,都铺着绿色琉璃瓦。
整个陵区沿燕山余脉昌瑞山而建,意式景观的自然之美与建筑景观的人文之美和谐统一,实现了“陵制与景观相称”的目标。昌瑞山呈东西走向,主峰向中间凸出,两侧山峰低矮,宛如一道天然屏障。
明初出于战略考虑,在山脊上修筑了蜿蜒的长城,明朝中后期著名将领戚继光领兵镇守于此。清朝修建陵墓时,由于长城妨碍了“风水”的统一和完整,清政府下令拆除山顶10多公里的长城,开辟了一个南北宽125公里、东西长约20公里的陵墓区。
整个陵区以昌瑞山为界,分为南北两个区域。昌瑞山以北是“后龙”。这个“后龙”地区四面环山,山势雄伟,一望无际。它沿着武陵山脉,到达兴隆和承德的边界。可谓是千山万水,气象非凡。“后龙”地区有内、中、外三条消防车道,有重兵把守。
昌瑞山以南为“前圈”,以多山的昌瑞山为背,东有起伏的鹰在马兰峪飞翔,西有巍峨的蓟县黄花山,南有天然的翡翠屏,南有金星山。在陵区的最南端,有天台和烟墩两座山,形成一个陡峭的陵口,叫兴隆口,又称龙门口。清朝修建陵墓时,兴隆口有一个无底的水池。池子里的水是深绿色的,很深,即使在干旱的年份,池子也不会干涸。
相传兴隆口的烟墩山有一口泉与渤海相通。池中龙王八子带领鱼、龟、虾、蟹守护门户,所以兴隆口又叫龙门口。每当旱季西大河水势减弱时,行人都能感受到这里萧瑟的气氛和氤氲的冷气,让人胆战心惊。
兴隆口也是清朝皇后嫔妃葬在东陵时,运送自贡和彩棺或祭奠陵墓的必经之路。路过的时候,在这里搭个木桥。栾家后,木桥将被拆除,防止其他人通过。所以,兴隆口不仅是孝陵,也是整个清东陵的天然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