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格文化的形成与历史文化和地理位置的关系

摘要:中国官方称齐格家族。它是贵州少数民族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在黄平、凯里、麻江、关岭、瓮安、福泉、镇宁、兴仁、黔西等地。崇安河两岸的黄平、凯里被联合国保护世界地方文化基金会列为世界18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圈之一,中国56个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所以知道的人很少。葛佳是一个水稻国家,水稻种植与其他民族没有太大区别。

关键词:齐格民族,贵州少数民族,生活习俗

大约有50,000到60,000名葛佳人,他们自称为“Gomo”(格尤)。葛佳的分布主要在黄平、凯里、麻江、关岭、瓮安、福泉、镇宁、兴仁、黔西等地,以崇安河两岸的黄平、凯里为最多,黄平县2100人,占全国。他们主要居住在崇兴乡的89个村庄以及附近的崇安镇、黄漂乡、古龙镇、崇仁乡、新洲镇和浪东乡。黄平最大的村是凤翔村,700多户,3700余人,第二个村是唐都村,400多户,2000多人。“还有希望坝村等。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有近万人,主要居住在龙场镇马塘。马塘是最典型的寨子之一,有98户人家,450多人。

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在斯大林民族定义的四要素(语言、地域、经济、心理素质)中,地域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而特定的地理分布和民族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贵州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民族复杂多样,齐格民族就是其中之一。葛佳一家喜欢住在沟壑纵横的山谷和高山的腰部。房子大多是三间木瓦房,村里住的有几百户,少的几十户。葛佳的民居大多是木瓦结构,四周的墙壁就像是用锅底灰粉刷的庭院。家家户户贴红对联,如“田野纵横交错,烟火人在半山腰。”有的人家也有两层小楼,院子很宽。正房以厅为中心,是平日家人吃饭、休息、待客的地方。大厅东侧是卧室,右侧是带火塘的小客厅,是冬天取暖、吃饭、招待客人的地方。厨房很宽,灶具很大。因为贵州属亚热带气候,葛佳是稻作民族,稻作农业与其他民族没有太大区别。

齐格民族的起源也与地理位置有着重要的关系。例如,祖先说,齐格家族一直坚定地表示,他们的祖先来自江西或南京。从他们现在居住的黔东南的位置来看,在全国地图上,江西和南京都位于贵州的东部。这是其一;第二,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作为一个稻作民族,对太阳的崇拜自古就有;还有一种说法是后羿的后人说武丁射天柱山林深似海,他的祖先葛佳以打猎为生。那时候人死了也不葬。它们都被放在高高的悬崖上,供鸟兽啄食,直到完成。武丁的祖先死了,但是三兄弟不忍心把他们的老人喂给鸟兽,于是三兄弟发明了弩,放在祖先的尸体旁边,不许鸟兽啄食。只要看到鸟兽来了,就射箭,所以他们三兄弟射了很多鸟兽。也是从那时起,齐格家族开始用弓箭打猎。不知从哪一年起,齐格一家学会了种地,但好景不长。天空中出现了七个太阳,像火一样燃烧着大地。人们不敢走出洞穴,所以他们不得不把石板或树皮顶在头上。人真的活不下去。我让武丁射下六个太阳。太阳充满了悲伤,不想再出来了。人离不开天,于是请了马、牛,最后是公鸡,把太阳请了出来。这就是葛家的由来。

齐格民族的生产和生活

葛佳是一个水稻国家,水稻种植与其他民族没有太大区别。葛佳的手工艺品主要包括蜡染、刺绣、花编织、银器、石器、乐器和竹编。蜡染皮革历史悠久,以花纹均匀、密度交替、花纹独特、风格独特而著称。曾在日本、美国、墨西哥、加拿大等地展出。9月1988、10月165438,葛佳蜡染产品分别获得北京市“首届长城民间艺术节”荣誉奖和“全国乡镇企业商品出口展”银杯奖。同年65438+2月,葛佳蜡染文物在美国三藩市展出,受到好评。

一、刺绣皮革刺绣多用于搭配蜡染服装。针法有平绣、盘绣、插花绣、挑绣等等。蝴蝶、鱼、鸟和绣有几何图案的花多为红色。

二、蜡染蜡染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印染工艺,古称“蜡缬”。与“绞缬”和“夹缬”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染织工艺的三种基本类型。

黄平的齐格家族继承并发扬了传统的蜡染工艺,使其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头巾、马甲、窗帘、衣服、裙子、旅行包、伞套、枕巾、米篮套、床单、包、书包、桌布等。都是用蜡染装饰的,连背孩子的背带都是精致的染色蜡染。黄平齐格蜡染的图案组合主要由线条、几何图形、民族信仰和图腾组成,更多的是花鸟虫鱼兽,以及神话或民间传说。

银饰银饰是民间艺人用皮革制作的。银匠艺人多在唐都、凤翔村。银饰工艺复杂。以板领为例,颈上雕有三龙劫宝和四鱼四鸟。颈中央挂着一个圆形银盘,里面卧龙戏水,盘上挂着九把不同的刀、剑、戟、矛。两边挂着48串不同的狮子、老虎、鱼、鸟、蝴蝶、角和铃铛。银饰中的图案大多类似于蜡染图案。银器银器是皮家的传统工艺,多是女装中的装饰品。没有头饰,颈饰,手饰。头饰:有发簪,银摸额,耳环。颈饰:有环领、空心领、大蜗牛领、板领、银链。手饰:有盘圈、蜗牛圈、蒜叶圈、龙头圈、蚕图、毛毛虫圈、蚯蚓圈、镂空圈等。

葛佳乐器包括芦笙、木鼓、唢呐等。,而且他们的工艺非常讲究。

民族服装

服装是民族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之一。就皮家的服饰而言,据史书记载,早在汉代的泰国和泰国,就有“棘形髻”的说法。现在皮家妇女头顶上的棘形发髻(高12厘米,直径5厘米)和她们所穿的蜡花衣服可以相互印证。千百年来,皮衣女子的服饰几乎没有什么变化。长期稳定的外形和顽强的生命力离不开对自然环境和工作生活的适应,而民族时尚和民族心理素质则是更重要的因素。皮衣分为休闲服和成品服两种。服装是手工制作的,精致地绣有蜡花。包括红缨珠帽、发髻、花冠手帕、蜡花连衣裙、透视装、围裙片、腰片、百褶裙、红色打底裤、袜子、“高钉鞋”等。休闲服轻便、简单、大方、实用、美观,无论野外劳动生产还是山野收藏,肩上扛着都非常方便。葛佳的首饰主要分为三种:头饰、颈饰、手饰、耳柱、戒指项、镂空项、蜗牛项、盘项、手项、铃铛项、蜗牛手镯、蒜叶手镯、蚕手镯、毛虫手镯等。银饰品风格固定,图案相对统一。主要由星星、太阳、龙、凤、昆虫、鱼和一些植物图案结合蜡染图案组成。

饮食习俗

葛家的生活以大米为主,喜欢吃糯米、小米、玉米等。客人在餐饮上很用心,真诚有礼。吃饭的时候,长辈被请到桌子中间的座位上,长辈的主人互相交叉陪伴。客家人(汉族)说“家礼多信”,确实如此。“劝饭”和“裹肉”是他们的传统习俗,具有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是家庭成员形成的稳定的相同特征,值得探讨。(1)“劝饭”开饭前,请客人入座,主人端起酒杯斟酒。同时在储物桌上加一碗饭,第一碗饭和第一杯酒交给长辈主人祭祖。主人用一双筷子将肉菜等熟食盖在米线中间,将筷子插入米饭中直立起来。(2)“宝柔”皮女走亲访友,无论什么喜事或场合都是小事,除了吃饭时“劝饭”招待客人,“宝柔”很有民族特色。宴席上,主人和客人聚在一起,女主人从宴席上取肉片,一片一片地分配到客人和主座前面的桌子上,每人一小堆(块)。

宗教信仰

1.视弓箭为香。在家,除了罗家,没有神龛(用的话说就是没有香火),红白相间的弓箭直接挂在大殿正门对面的主墙上。其他住户的大厅里有一个神龛。然而,除了祖先牌位,神龛的右角还挂着一把竹棍制成的红白相间的小弓箭。

第二,在齐格家族中,祖鼓被认为是祖先灵魂居住的地方。齐格家族认为世世代代祖先的灵魂都住在这个木鼓里,所以他们把祖传的鼓视为齐格家族民族部落的命脉。在齐格家族,祭祖是祭祖的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