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写了什么历史沿革?
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5年),总统制改为海州总督署,东州改为扬州总督署,益州为总督署,辖费、临猗、三县。此时海州总经理仍辖四郡十七县,相当于今天的山东省涟水县、临沂市、费县。这也是连云港的一个大时期。
唐高祖武德八年(公元626年),废龙驹、曲阳两县入宜山县,黎城、竹岐县入怀仁县,后丘县入沭阳县,废周桓县为东海县。此时海州都督府辖海、连、易三州九郡。
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7年),连州废为涟水县,改泗州。
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停止巡抚署,天下分十路,海州属河南路。此时海州辖宜山、沭阳、怀仁、东海四县,相当于连云港市、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沭阳县。
唐高宗通章元年(公元668年),沭阳县改为泗州。
唐高宗咸亨五年(公元674年),沭阳县属海州。
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州为县,海州改为东海县。
唐肃宗甘源元年(公元758年),县改为州,东海县改为海州。
唐昭宗光华二年(公元899年),海州进入吴国。
南唐元宗宝达十三年(公元959年),被后周占领。
宋太宗达道三年(公元998年),天下分为十五路,海州属淮南路。
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3),淮南路分为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海州隶属淮南东路。
宋高宗建炎年间(1127-1131),海州被黄金占领。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2),海州回归南宋。
宋孝宗隆兴年间(1163-1165),割让了晋国海州。
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20),海州回归南宋。
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海州迁至东海郡。
宋理宗淳祐十二年(公元1253年),海州复宜山郡。
宋理宗丁敬二年(1262),海州改为西海。
德祐元年(公元1275),西海郡为袁所占,改为海州。
至元十五年(公元1279年),元世祖升任海州道总督府,掌管孤山、沐阳、赣榆(改怀仁县)、东海郡、纪录司。后来改成了海宁府。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公元1284年),海宁府改为海宁府,登记署、东海县并入宜山县。海宁府属淮安府路。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2年),建立河南江北等地。海宁府属淮安路,河南江北中书省淮东路宣传部。
郑智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海宁归吴,吴为江南一省。
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海宁府改名海州,隶属淮安府,为废山郡。沭阳县原属淮安府。此后海州一直保持州治和赣榆县,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以来的局面被打破,相当于今天的连云港市、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是连云港最小的地方时期。同年,废除江南归中书省,海州属中书省淮安府。
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公元1381),废除中书省,淮安府直辖六部。
永乐元年(1403),海州仍属南京淮安府。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海州被满清占领。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设立江南省,隶属江南省淮安府。
清康熙元年(1662),安徽省脱离江南省,海州隶属安徽淮安府。
清康熙五年(1662),淮安府归江南省。
清康熙六年(1662),江南省改称江苏省,海州属江苏淮安府。
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海州升为直隶州,辖赣榆、沭阳两县,脱离淮安州管辖,恢复唐初以来的局面。相当于连云港市、赣榆县、东海县、沭阳县、灌云县、灌南县、响水县。
民国时期隶属江苏省淮海公署和江苏省徐州绥靖公署。原名徐海岛,后称东海行政区,辖东海、灌云、沭阳、赣榆、李安运五县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鲁中南行署。先叫新海联特区,后叫新海联市,辖新海市、李安运市和云台办事处(后分为前云台区、后云台区)。新海与市相连时,辖新华区、民主区、金平区、浦西区、云台区、连云区等7个区。1953 65438+10月1划入江苏省,由徐州机构管辖。1961年新海联市更名为连云港市,1962年为江苏省直辖市。1983年,全国撤市建制时,江苏省将原徐州地区的赣榆、东海、灌云三县划入连云港市。1996年,江苏省将灌南县划归连云港市,辖四县四区。2001调整行政区划,撤销云台区,现辖东海县、赣榆县、灌云县、灌南县、新浦区、海州区、连云区、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