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中的思维引导
七年级历史思维导图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赏析★第一课祖国古代居民
一、中国最早的人类
1.中国已知最早的人类是元谋,距今约1.7万年。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会不会制造工具。
第二,北京人
北京人生活在大约70-20万年前,保留了类人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制作石器。
★第三课中国的祖先
第一,华夏始祖黄帝和颜地,人文始祖黄帝。
第二,姚舜禹的?让路?
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的开始。中国的奴隶社会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4课夏商周的兴衰
一、夏朝的兴衰
1.禹死后,他把皇位传给儿子齐,使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家园世界?被替换了?公共世界?。
2.约公元前1600年,唐败桀,尚俭灭夏。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木叶交战。商朝灭亡后,吴王建立了以鹤嘴锄为都城的周朝,又名濠京,史称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把的土地、平民和奴隶分给亲戚和英雄,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平时向皇帝纳贡,保卫疆土,战时带兵与皇帝作战。
3.作用:开发边远地区,加强统治,使西周成为强国。
★第五课辉煌的青铜文明
1.原始社会末期,中国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中国青铜文化的辉煌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和泗阳方尊。
2.商周同期,西南成都平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举世闻名?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雕像和青铜神树引起了中外人士的关注。
★第六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
第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和王栋迁居洛邑。东周?。东周分为两个时期:春秋和战国。
2.齐桓公任命管仲为宰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队体制,组建一支强大的军队,以?尊王反洋?为了发号施令,逐渐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在楚谨和中国的成蒲战争之后,晋文公成为了中原的霸主。一百年后,楚庄王成了中原的霸主。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的顺序是齐、楚、秦、燕、赵、魏、汉。
事情发生在公元前260年,秦国和赵国的决战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让东方六国无力抵抗秦国。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第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时期是中国奴隶制制度解体的时期,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制度形成的时期。
2.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牛耕:最迟在春秋末期使用,战国时期普及。铁制农具:春秋时期出现,战国时期普及。
第二,著名的都江堰
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建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成都平原成了?天府之国?。
第三,商鞅变法
1.时间地点:公元前356年,秦国。
2.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制,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田,多产粮布者,可免徭役;根据兵役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不服兵役的旧贵族特权。(3)建立郡县制,君主直接派官员治理。
3.作用:商鞅变法后,秦国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末期最繁荣的封建国家。
★第八课中国文化的繁荣(1)
1.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商朝。
2.商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第九课中国文化的繁荣(2)
1.孔子是春秋末期的人。他的话被记录在《论语》中。他提议的?任?理论,命题?情人?,?以德治国?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学习态度诚实。《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编纂的。
2.老子生于春秋末期,其学说在《道德经》中有记载。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道德经》是战国时期道家编撰的。
3.墨子是战国时代的人。你怎么想呢?博爱?、?非攻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
4.孟子是战国人。你怎么想呢?春秋战争毫无意义?反对一切战争。提倡?仁?治理国家,疏于税收,注重保护环境。韩非生于战国末期,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主张法治。
6.孙武生于春秋末期,著有《孙子兵法》。他的军事思想是:?知己知彼。?
★第十课?秦王横扫六合?
首先,秦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1.灭六国时间: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六国。
2.秦朝建立:前221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定都咸阳。
3.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目的:为了加强统治,建立封建专制中央集权。
(2)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中央政府有宰相邱和负责行政、军事和监督的帝国顾问。
(3)地方政府实行县制。(郡县制源于商鞅变法,一直沿用至今。)
二、巩固和统一秦朝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方孔铜币)和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为国家标准文字)
4.思想上:焚书坑儒。
5.军事上:反攻匈奴,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南挖运河,开发南疆。
6.秦统一后,地方实行郡县制。
★第12课统一的汉朝
1.汉武帝统一的具体措施:
(1)在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了朱的建议,颁布了《汉书》。恩惠令?允许君王将封地分给子女,建立较小的诸侯国,削弱诸侯国的力量;
(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要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主导地位由此确立。
(3)军事上,对匈奴发动多次大规模反攻,基本解除了匈奴对北方边境诸郡的威胁。
(4)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
★第十五课汉通西域与丝绸之路
第一,张骞与西域相连。
1.西域位置:西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的甘肃玉门关、阳关,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地区及更远的地方。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联系大月氏进攻匈奴)
(2)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目标:加强与西部地区国家的友好交流)
3.西域都护的设立: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专管西域事务。从此,新疆归中央政府管辖,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也就是现在的新疆,到西亚,再到欧洲,这条连接中西交通的陆路大动脉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功能:丝绸之路的开通有效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汉朝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十六课繁荣的秦汉文化(1)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
2.东汉时期改进造纸术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是蔡伦。意义:世界上大多数造纸技术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过来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
3.东汉张衡制作的地动仪。功能:确定地震方向。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
4.东汉最早制作华佗?马飞先生?,是世界医学史上的一个创举。主要作品《五禽戏》。
5.东汉末年的张仲景写了《伤寒论》。这本书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疗原则。他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后人会尊他为?医圣?。
★第17课繁荣的秦汉文化(2)
1.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公元前1年)传入中国中原地区(张骞下西洋后佛教逐渐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时期在中国广泛流传。
2.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他著有《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事件,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水平非常高,其杰出代表是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轰动世界。
★第十八课三国站在看台上
1.赤壁之战:2008年的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基础。2.三国鼎立的形成:220年,曹丕废汉称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末年结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建都建业。
3.三国经济:魏国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农业发达,蜀国丝织业繁荣,吴国造船业发达。230年,孙权派大将魏文等人率领一万多兵力,穿过台湾省海峡,到达益州(即台湾省)。
★第十九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1.西晋建立: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燕登基,建立了金朝,定都洛阳。西晋?。280年,西晋灭吴。
2.?芜湖?内迁: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儿帖、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3.西晋灭亡:316年,一支内迁的匈奴武装消灭了西晋。
4.东晋建立:西晋灭亡第二年(365,438+07),司马睿重建金朝,史称?东晋?首都是健康的。
5世纪后期,氐人建立了先秦政权,前秦王苻坚以汉人王蒙为丞相,统一了黄河流域。
6.南朝的变化:420年,将军刘玉自立为帝,年号?宋?结束东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南朝?
7.江南地区发展
(1)发展时间:从东汉末年开始。
(2)发展原因:
江南雨量充沛,气候炎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自然条件)
江南战争很少,很多人逃到江南躲避北方的战争。(社会原因)
③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根本原因)
(3)业绩:修建众多水利工程;大面积的不毛之地被开垦为良田;稻田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开始推广;小麦的种植扩展到了长江以南。
(4)意义: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北方统一和民族融合
公元4世纪后期,中国东北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并于439年统一了黄河流域。当时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生产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1.迁都: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气候干燥,食物供应不足;地处北方不利于中原的统治,也不利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
2.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包括:
(1)在法庭上使用汉语,禁止鲜卑语;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汉服;③将鲜卑族改姓为汉族,将皇室姓氏由拓跋改为袁;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和法律;⑥学习汉民族的礼仪,尊崇孔子,以孝治国,倡导尊老敬老的风气。
3.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第21课魏晋南北朝文化(1)
1.南朝祖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并发展了他的前辈们创造的东西?包皮环切?国际上首次确定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这一成就领先世界近千年。
2.北朝的贾思勰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齐书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齐姚敏书》总结了北方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
★第二十二课魏晋南北朝文化(2)
1.书法艺术:
(1)书法逐渐成为艺术的时间:东汉末年。
(2)演变:魏晋时期,书法的字体由篆书、隶书向楷书转变,草书、行书逐渐流行。
(3)书圣:东晋王羲之,书法大师,用词清新或结尾优美,还是?飘然如云,敏捷如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世界上最好的行书?的声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2.绘画: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大发展,东晋顾恺之最为杰出。代表作有《一幅妇女史》、《一幅洛神图》等。
3.石窟艺术:北朝统治者为了宣传佛教,开凿石窟,雕刻佛像。山西大同平城附近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附近的龙门石窟是两个著名的石窟。
七年级历史第一册1,祖国原始居民重点考点。中国已知最早的人类是元谋,距今约(170)年。
2.(穴居人)已经能够人工生火了。
3.(穴居人)掌握了抛光和钻孔技术,还能做骨针。
4.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5.人类是从远古时代(猿)进化而来的。是否(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6.山顶洞人和北京人相比有哪些进步?
北京人的外貌保留了猿类的一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基本和现代人一样。
(2)北京人只会制作粗糙的石器,而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打磨和钻孔技术。
3.北京人只能用天然火,而山顶洞人已经造了人工火。
4.北京人是群居的,山顶洞人是有血缘关系的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