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饮料的生产历史
碳酸饮料(汽水)的生产始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第一次发现是从饮用自然涌出的碳酸泉水开始的。也就是说碳酸饮料的前身是天然矿泉水。对矿泉水的研究始于15世纪中叶的意大利,矿泉水最初用于治疗目的。后来证明,人工将水与二氧化碳气体混合,具有与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天然矿泉水相同的特殊风味,极大地推动了碳酸饮料的制造和研究进程。1772年,英国人普里斯特利发明了制作碳酸饱和水的设备,成为制作碳酸饮料的鼻祖。他不仅研究水的碳酸化,也研究葡萄酒和啤酒的碳酸化。他指出,水在碳酸化后会产生一种令人愉悦的味道,它可以和水中其他成分的香味一起逃逸。他还强调了碳酸水的医疗价值。1807年,美国推出了果汁碳酸水,在碳酸水中加入果汁调味。这种产品很受欢迎,并开始工业化生产。后来随着人工香精的合成、液态二氧化碳的制备、帽状软木塞和皇冠盖的发明、机械化汽水生产线的出现,碳酸饮料首先在欧美工业化,很快发展到全世界。
中国碳酸饮料行业起步较晚。本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制碱设备和生产技术进入中国,在主要沿海城市,如天津山海关、上海正广和、广州亚洲、沈阳霸王寺、青岛等地建立了小苏打厂,但产量很低。比如1921年投产的沈阳八王寺碱厂,年产纯碱只有65438吨。此后,武汉、重庆等地建起了一些小型碱厂。解放前夕,中国饮料总产量只有5000吨。1980之后,碳酸饮料发展迅速,1995碳酸饮料总产量达到300万吨,约占当年中国软饮料总产量的50%。1998达到492.7万吨,约占当年中国软饮料总产量的45%。虽然碳酸饮料在我国饮料中的比重在降低,但由于碳酸饮料具有独特的消暑解渴功能,是包括天然果蔬汁饮料在内的其他饮料所无法替代的,因此其总产量仍在增加。
碳酸饮料的泡沫和刺鼻的味道来自二氧化碳,饮料中二氧化碳的使用取决于具体的口味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