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县文化
长汀是唐宋时期著名的古城。许多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成为汀州古城景观的一大特色。建于唐大历四年的高耸的唐塔汀州三元阁和古汀州城墙,在宋明时期大规模扩建至465,438+065,438+09米。城墙像一串璀璨的珍珠,从卧龙山山顶蜿蜒而下,环抱汀江之畔,被称为“观音垂珠”。保存完好的古城墙连接着古城墙门及其古建筑——朝天门、五通门、惠济门、朱宝门,全长1,500m。近年来,长汀修复汀州古城墙2100米,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汀的标志性建筑。还有许多风格独特的古迹,如汀州城隍庙、汀州云香阁、汀州南禅寺、汀州刘家庙、汀州李家庙等,见证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内涵。
唐代宰相张九龄、宋代长汀县令宋慈、法医学鼻祖、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宋代大诗人陆游、明代《天宫吴凯》作者宋、清代著名学者、清代著名画家上官周等都在长汀留下了足迹,为这座千年古城增添了文化色彩。作为顾婷府所在地,历代文人墨客流连吟诵。唐代的张九龄,宋代的陆游、宋词、陈轩、王捷,明代的马逊、郝、宋,清代的上官周、黄慎、杨绛、纪晓岚、黎士弘、康雍、蒋寒等,都以长汀的山川为题材,写出了不朽的诗篇和作品。长汀是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城市,环城而过的汀江被誉为客家人的母亲河。客家人以坚韧、开拓、创新的精神创建了汀州,给汀州带来了繁荣和发展,后来发展到广东梅州,并延伸到东南亚和世界各地。汀州成了中国客家的大本营和首府。汀州古城深深地烙上了客家人的印记,充满了客家人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开拓创新的气息。悠久的历史给长汀留下了举世闻名的客家文化:至今,长汀保留了独特迷人的客家民俗文化、客家服饰文化、客家建筑文化、客家饮食文化、客家宗教文化和浓郁的客家风情。客家山歌、客家美食、客家传统花灯以及船灯、灯笼、龙灯、樊氏、宣道会、台阁、花鼓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构成了长汀客家传统艺术文化的宝库。2008年6月5438+10月,长汀被授予“中国文化旅游县”。每年都有大批海内外客家乡亲回到汀寻根寻祖,每年秋季举行世界客家公祭客家母亲河仪式。
据统计,台湾省300万人口以上的常见姓氏至少有60多个,香港200多万客家人都是汀州人。明末协助郑成功收复台湾的重要将领刘国轩是汀州人,清代绘画大师上官周也是汀州人。孙中山的祖先曾在汀州定居,著名爱国者江永的祖籍也在汀州。郭沫若在《我的童年》中写道,“五百年前,我的截至2009年7月,全世界有一亿客家人,他们的祖先大多在汀州留下了生存和奋斗的足迹。
长汀的传统文化,由于中原文化的传播,历代外来文化的渗透,与本土文化的交融,形成了长汀客家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长汀民间故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结构完整,情节生动,幽默风趣,语言流畅,个性鲜明。神话传说主要有河上的雨、牛的传说、水鬼的朋友等。人物故事主要有谢晋故事、丁广福老虎故事、胡弄瞎李的传说、九斗通故事等。地方故事主要有一楼水、钱民欲、汀州太平军等。寓言笑话主要有“人死为钱”“三傻哥”等。革命故事主要有毛委员的故事、老厨师的故事、商人不是敌特的故事、枪杆子的故事等。
长汀民歌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朗朗上口,具有鲜明的长汀客家话色彩和风格。主要有《赵玉林》、《梁思贞》、《孟姜女》等长篇叙事歌曲。中短篇歌曲有《手提花灯送郎回家》、《十二月长劳动》、《苦情歌》、《母亲苦歌》、《长劳动苦》、《谈爱情》等,还有大量的革命歌谣。
长汀民间谚语大致可分为外来谚语和本地谚语。大多数外国谚语在任何地方都是通用的。地方谚语是长汀劳动人民世代相传的,具有典型的长汀地方文化特色。长汀民间艺术丰富多彩。主要有龙灯、船灯、高跷、举亭、打花鼓、花灯、角灯、十扇、长锣大鼓、锣鼓、南话北传、客家山歌、汉剧、楚剧、采茶戏、木偶戏、民间剪纸、根雕、竹编、铁画等。这些民间艺术继承了中原汉族的遗产,融合了地方色彩,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深受客家人的喜爱。
客家山歌是长汀最流行的民间音乐,是汀州客家文化艺术的结晶。它既融合了粤东、赣南等地民歌的特点,又富有闽西特有的风格。歌词简单平实,多采用对比法。客家山歌,用客家方言对唱,在山野农村中一问一答,相互呼应,或抒情悠扬,回味无穷,或叙事宏亮,扣人心弦。爱情是客家山歌永恒的主题,但情歌不是客家山歌的全部。劳动、历史、传说、儿歌、童谣等等都是民歌的对象。巩强吹是长汀著名的民间器乐。它是以其中的两种演奏乐器“锣吹”和“梅吹”命名的。这种乐器看起来像唢呐,但它比唢呐长三倍左右。《功吹》音色深沉,浑厚,音域宽广;“吹”是柔和、圆润、清澈的。“公吹”与“妹吹”的关系是一种纯粹的五度复调关系。演出中以“锣吹”和“钟吹”为主要乐器,配以二胡、扬琴、三弦、胡忠、大堂鼓、大堂锣、小锣和响钹。
《巩强炊》的曲调令人激动又令人遗憾。有时旋律舒展,像一对老夫妻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时而交替播放,互问互答,仿佛老两口在倾吐心声;时而缓低,时而徐徐吹来,像老两口轻抚白发,感叹岁月无情;突然,乐器响起,震撼了人们的灵魂。很明显,那是相守几十年的亲人突然离世后发出的悲伤而愤怒的哭声。转为呜咽...
《巩强吹》是民间艺人代代相传的作品,作者和创作年代无从考证。《巩强吹》的旋律内涵和演奏水平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1985,长汀民间艺人去省内演出,被评为优秀节目。长汀客家人的宗教信仰主要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大部分信仰佛教。
佛教传入长汀已有一千多年。第一座佛教寺院开元寺创建于736年(唐开元二十四年),长汀佛教的鼎盛时期为907年至960年(五代)。北宋时,有两位高僧胡夫和丁广在长汀讲经。定光、胡夫死后,僧人被尊为神灵,与观音并称“三祖”。信徒遍布汀州各县,后来又传到台湾省。如今彰化有定光土佛寺,淡水有银山寺,都是汀州移民所建。近百年来,长汀每年农历正月十三、九月十四都要庆祝,颇为隆重。1937年,廷本湛创办八宝山俊峰寺,剃度僧尼40余人,在家收弟子500余人。闽西大部分僧尼都是本湛的弟子。截至2009年7月,该县共有100多座寺庙。
道教的传入始于唐代,唐宋时期相当盛行。清初衰落,清末县无官僧。截至2009年7月,只有少数民间道教活动。
天主教两次传入长汀。第一次是明末崇祯年间,10年后停止活动。第二次是清朝光绪年间传入,一直延续。截至2009年7月,共有1座教堂。
基督教是清朝光绪年间传入的,到2009年已经90多年了。1941—1945教会兴盛。截至2009年7月,共有1座教堂。
此外,长汀还有许多民间信仰,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自然神,二是英雄神,三是宗教神,四是家族神。亭城东门外的汀州天后宫,初建时无人知晓。于公元1825年(清道光五年)重修,殿宇雄伟,在海外颇有影响。长汀自然资源丰富。河河鸡,天下五大名鸡之一,肥嫩可口,善斗。唐代被发配长安,列为斗鸡之一。“汀州八干”之首的豆腐干,加工精细,世代相传;圆金桔香甜可口,被列为优质水果;玉扣纸驰名中外,远销海外;拥有500多年历史的“京风化痰丸”,被誉为“济世圣品”,远销东南亚。红娘酒、流苏纸、红菇、香菇、笋干、栗子、咸梅、柿饼、蚊香等特产名不虚传。
客家菜有“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肘不粗”的说法。因此,客家美食悠久的特色得以保留和延续。此外,也与东江封闭的交通环境有关。闽西是山区,交通不便,受外界影响较小,以至于客家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形成了自己,自己演变。
长汀客家菜种类繁多,工艺精湛,独具地方特色:咸、辣、原味;主题新颖,立意严谨;精致的造型,和谐的色调;雕刻精细,图案清晰。长期以来,长汀人将传统方法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继承发扬,相得益彰,烹饪出风味独特的“地方菜”和“客家菜”,并形成了自己的一系列。
三交豆腐饺子
三角豆腐脑饺子是明清以来长汀宴席上的一道美味。这道菜很精致。它是以豆腐为皮,瘦肉、蘑菇、冬笋和葱为馅制成的。汀州大厨做的三角豆腐脑饺子,白里透香,嫩滑香甜,在豆腐脑菜中独树一帜。
擂茶
擂茶是客家人特有的风味食品,在汀州也广为流传,代代相传,至今仍保存在许多村落。擂茶是在芝麻、黄豆、花生、茶叶、橘皮中加入适量大米,煮沸而成。因为长汀客家人喜欢在擂茶中加入大米,所以它也被称为米勒茶。雷茶风味独特,清香,微苦,灰绿色,薄而浑,但味道非常鲜美。由于雷茶中有一些中草药,可以起到解毒、通气的作用,所以客家人无论大人小孩,都把喝雷茶作为一种习俗。
白斩河。
长汀的烧鸡有很多种做法,其中以河河最为著名。因其香、脆、脆、嫩、滑、易脱而备受好评。自古以来就是汀州的名菜佳品,一直被列为闽西客家第一菜。它的鸡头、鸡爪、鸡翅尖都是喝的好材料。有句话叫“一个鸡头七杯酒,一双鸡爪喝一壶”。在1986福建菜系评比中,“白剁河江”荣获地方风味名菜称号。
麒麟横空出世
麒麟,又名“麒麟钻象肚”,是清代长汀官席中的上乘珍品。相传,很久以前,长汀街有一户姓郑的富户。为了多生孩子,他们的女人经常塞小狗、鼋无极、白鸽、麻雀、野山参等。放进他们的猪肚里蒸熟。此后,它作为一种饮食疗法在富人中流传。清朝末年,亭君镇将军肖志美设寿宴时,曾将“麒麟出世”列为第一道菜。1985年,麒麟横空出世,荣获福建省“优质菜”称号,福建日报5月2日报道,1986。
(特征)露出脑袋的狗是麒麟生出来的,整个袋子像小象一样躺着。好吃又嫩,别有一番风味;壮阳补肾,祛风除湿,健脾胃。
皱纱肉
皱纱肉,俗称“烧大块”,是长汀的传统菜肴,历史悠久,早在清朝就被列入官方菜单。皱纱皮似皱纱,鲜红亮晶,色香俱佳。
荔枝肉
荔枝肉是一道菜。据说来自“糖醋炒松丸”和“杨梅肉”。早在清朝,酒席上就已经有了“糖醋炒松丸”这一碟,到了民国初年,几乎每席必有。后来,经过厨师不断改进刀工等烹饪技艺,这道菜就像岭南荔枝一样,外形美观,酥脆酸甜,风味独特。吃了难免让人想起那句著名的古诗“红尘骑公主笑,无人知是荔枝”。
凤凰醉酒
据《中国菜谱》记载,“河江发源于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据民间传说,唐玄宗开元年间,河河被派往长安,他总是获胜,被列为斗鸡英雄。
长汀米酒娘,民间精工酿造,采用纯天然原料,含20多种氨基酸,营养丰富。九娘和鸡是长汀饮食文化园中的两朵奇葩。用鸡和酒做菜深受客人的喜爱。【特点】鸡就像躺在坛子里的醉汉,皮金黄油亮,酒香四溢,让人垂涎三尺。
烧肝花
烤肝菜是长汀的传统菜肴。因其口感酥脆,是一种奇妙的酒,所以流传已久。(特点)色泽金黄,外脆内软,吃而不腻。
红烧草鱼
长汀城乡大部分池塘、水库都放养着鳙鱼(草鱼)、鳙鱼(鲢鱼)、鲢鱼、鲤鱼等。,而且每天都有鲜鱼上市。而且人们爱吃草鱼,因为它的汤汁鲜嫩,老少皆宜。
《长汀县志·物产志》记载:鳜鱼,即草鱼,大如鳟鱼,长而圆,肉厚而松。其品种来自九江,以草为食,故俗称草鱼。
红烧草鱼自清末以来一直是贺庆和完成华夏婚礼的主菜。
温水鱼
和田的热水鱼以肥、鲜、嫩著称。相传温水鱼起源于明朝,村里人在温泉下游发现了一种鱼,圆扁无鳞,丰满,色泽艳丽。钓上岸后在地上蹦了一会儿,全身都有血丝的痕迹,而且是在锅里煮的,很鲜嫩。因此,人们在温泉的下游挖掘水池,并试图将鱼苗投入养殖。仔细观察发现,大部分幼苗适应环境正常发育,半年后长成肥鱼。后来养殖了500多年,如鲤鱼、鲤鱼、鲢鱼等。长汀豆腐干
长汀豆腐干是闽西“八大干货干货干货干货豆腐干”之首。它始于唐朝开元年间,由传统的技术和科学方法制成。用肉桂、丁、瑞香等十多种中草药腌制而成。它是一种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的绿色食品。它有三个品种:五香豆腐干、黄豆豆腐和黄豆腐。
煮熟的糯米捣成糊状
相传宋代长汀满兰岭宝珠峰山上有一座龙庙。当天气干旱多雨时,城市和农村的人们经常向它献祭。后来寺庙的住持也做了糍粑出售。因为糍粑柔韧、香甜、便宜、耐饱,所以很多游客都来这里品尝,这也让曼兰陵的糍粑家喻户晓。
(特点)圆润洁白,柔韧香甜。
米国
米果和糍粑一样,是汀州传统的客家美食。米果是用大米制成的,取材容易,工艺简单,价格便宜,所以在汀州城乡吃米果还是蛮流行的。
米果的制作很简单。糯米用水浸泡后磨成浆,放入布袋中去水,然后取出蒸熟,再将蒸熟的米粉倒入研钵中使其发粘,揉成圆条状。因其颜色为白色,故又称“白米果”。在农村仍流行将灌木烧成灰烬,再用开水浇上柴火灰烬沥干灰烬,将作为米果的粳米浸泡在灰烬中制成米果,因其色泽金黄而被称为“黄米果”。因为黄米果掺了灰水,散发出独特的碱香,别有风味。可以和白糖一起吃,也可以切成方块或细条,和韭菜、肉丝、笋丝一起,用细盐炒。香气诱人,味道鲜美。
不朽的果冻
仙人冻,在广东梅州客家地区也叫“仙人板”,是福建、江西、广东客家地区非常流行的时令小吃。
制作仙草果冻的主要色素是仙草,仙草是汀州山区盛产的草本小叶绿色植物。用干燥的仙草制成的仙草果冻是深棕色的,而用新鲜的仙草制成的果冻是绿色的。
芋头饺子
芋头水饺是长汀著名的风味小吃,在许多客家社区也很受欢迎。客家人大多居住在山区,有句话叫“没有山,住不了客”。红薯和芋头是山区的主要杂粮。长汀的客家人在吃杂粮时不断变换口味,做出许多独具特色的小吃。“芋头饺子”就是其中之一。
灯具蛋糕
即炒饼是将大米、黄豆磨成稠糊状,油炸而成。呈扁圆形,中空凸出,形似两盏老式灯,故称“灯饼”。
笼式床
又名“簸箕”,是长汀城乡的传统食品。笼床蒸熟后,切成条,晒干。用调料做菜的叫“米线条”。蒸熟后,整片用油炸瘦猪肉丝、韭菜、豆芽包裹,卷成筒状。淋了花生油和酱油的叫“笼床卷”。
罗尔斯
卷饼(春饼):在长汀历史悠久,是客家人维护中原风俗的名点。家家户户都在元宵节制作元宵。
舒迈
自明代以来,蒸饺一直是长汀的著名小吃。蒸饺形似石榴,皮薄馅鲜,清香可口,故名“三特石榴果”、“三里香”。后人把蒸饺皮叫做“蒸饺”,因为它是面粉做的,需要“烧”(趁热吃)。“蒸饺”有两种。
栗子蛋糕
明代永乐大典汀州府贡品中有“栗”的记载。汀江两岸的沙滩上有很多种栗树。板栗和毛栗是长汀的特产。清代畅销沿海商埠,民国初年产品远销海外,大受欢迎。栗子蛋糕是秋季食品,因为都是熟果做的(其他地方的风干栗子不能用),所以吃起来特别好。
斗塘里
斗汤里是长汀的传统胡辣汤小吃,有猪肉汤、鱼汤、鸡汤。“唐都李”在长汀方言中的意思是“结束肉汤”。
饺子还是馄饨
扁食(馄饨),历史上有记载,在2000年前就已经成为中国常见的食物,长汀俗称“扁食”。长汀的“扁食”是用很薄的面皮包馅做成的。馅有小指那么大,边缘周围皮薄,馅心各种各样。可以用猪、牛、鸡、鱼、虾做成馅料,但大多是精肉。
油炸雪薯
炒雪薯(炒薯包):又名“炒薯包”,在清末民初就已经摆宴席了。1941年,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来到长汀的时候,有100多个产业合作社,在八里岩公园的“中南旅行社”举行了盛大的欢迎招待会。席间,土豆包受到了小巷的称赞。也得到了美国院长陈鼓应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