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恨”?

恨是后悔和怨恨。作者在描写李与杨的爱情时,讽刺当时及后来的统治者应以为戒,不要因“挂色”而犯淫误国家,造成对自己的“长恨”。

这首诗是通过唐玄宗因贪色而宠幸杨贵妃,使国家陷入困境,使自己陷入凄凉境地的故事来叙述的,说明贪色导致国家的错误,身体的错误,并要求统治者引以为戒。

创作背景: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被任命为县尉(今Xi周至县)。有一天,我和我的朋友陈红、王志富去蚂蚁附近的仙游寺参观,谈到了李隆基和杨贵妃。王志富认为,像这样杰出的东西,如果不加以打磨,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

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比诗更深,比爱更深。尝试做一首歌怎么样?”于是白居易写了这首长诗。因为长诗的后两句是“地长存,天长存;总有一天两者都将结束,而这无尽的悲伤将永远持续下去”,他们称这首诗为“长恨歌”。同时,陈红写了一部传奇小说《长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