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不为人知的故事!
相思树位于铜陵凤凰山南麓的相思河畔。它幸存于明末清初。这是一棵奇特的枫树。原来是两棵树,分别种在河的东西两岸。两根树干在江面上连在一起,树径3米多,高约25米。这棵古树枝叶繁茂,像一顶绿色的华盖遮住了河水。这条河因其树木而得名“相思河”。远远望去相思树,不同的植物合力“连枝”,像一对恋人相互拥抱,深情款款;细看相思树,树影倒映在清溪里,就像鸳鸯戏水,也给人一种爱情坚定的错觉。相传河东的冯公子和河西的姚小姐从小一起读书,是青梅竹马。后来由于冯家的衰落,冯公子虽然学识渊博,文笔也不错,去北京参加考试,却没有什么银两献给考官参加考试。冯公子因为这条泥泞的世俗之路变得抑郁,带病回乡,途中病情骤增,惨死路边。姚小姐听到噩耗十分震惊,带着丫环来参加葬礼。看到凤凰惨死,她伤心欲绝,死在凤凰身边。这时侍女见小姐已经死了,立刻将她杀死在路边的石头上。由于封建宗族规矩,未婚的冯公子和姚小姐葬在相思河两岸的棺材里,丫鬟也葬在姚小姐坟边的另一个棺材里。经年累月,在这条小河的两岸,长出了一棵枫树,它逐渐倾斜在河中央,长成一个整体,成为了今天的“洋槐”。少女的墓地里还长了一棵树,叫做“少女树”。后来铜陵的一个作者专门根据这个素材创作了一个电视剧本《相思树的传说》,搬上了银幕。在历史变迁的过程中,当地人一直将相思视为爱情和婚姻的象征,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许多年轻人以树木为背景拍照,誓言白头偕老。
这些只是这个爱情故事的简单版本。其实关于相思还有更详细更浪漫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对年轻的男女,他们非常相爱。男人英俊、善良、勤劳、勇敢,女人美丽、温柔。他们彼此深爱着对方,他们经常依靠彼此来编织未来的梦想...他们万万没想到,他们的婚姻被四面八方堵死,女方从此活在泪水中,男方在无奈的无边爱情中挣扎。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在一个看不见手指的夜晚飘了进来,对这对恋人说:“远处的迟古拉山上有一株长寿的灵芝,叫希望如意芝。如果你能得到这支的一半,你们将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为了爱情,为了和他爱的人生活在一起,男人决定无论路途有多远,有多艰辛,都要找到这颗万年灵芝。在一个没有星星和月亮的夜晚,这个人决定上路了。一个女人含泪送走了她心爱的男人。“别哭,我会找到这灵芝,然后你就是我真正的新娘。我会回来的,等我——我的爱。”男人哽咽着说。“我不哭,我在等你回来。只是前面的路有多难走。你应该照顾好自己。我等着你回来做你的新娘。”女人哭着哭着说不下去。虚弱的身体在夜空下显得那么无助。男人紧紧地拥抱着自己心爱的女人,亲吻着她泪流满面的脸庞,因为男人心里知道,他再也不会回来了。如果他找不到这个灵芝,就意味着他再也见不到他心爱的女人了。这种草是否能找到,他不知道...四目相对,泪眼朦胧...
回家吧,回去的路太黑了。我不能忍受你一个人去。我很快就回来。男人含着泪一步步走回来,踏上了旅途。夜空中留下的女人凄惨的哭声,久久回荡。女人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男人的影子渐渐消失在夜空中,但女人还是没有离开。男人走后,女人每天在村口等他回来。她为他祝福和祈祷。女人知道男人爱他,他很快就会回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春天来了又去,花开花落,男人却再也没有回来。
女人乌黑的头发开始变得花白,美丽的脸庞开始变得憔悴,但是依然没有男人的消息。女人决定不回家,在村口搭了个小屋。女人应该等他回到这里,在他们分开的地方等他...
男人历尽艰辛,走村串户,翻山越岭。冬天,雪冻住了前进的道路,男人们用手挖掘,继续前进;夏天,烈日炎炎,他也忘了为了心中的爱情停下匆忙的脚步。这个人不停地走着,寻找着灵芝草。由于长期行走,他的鞋子破了,脚也溃烂了。无情的岁月在他沧桑的脸上刻下了一道道沟壑。这个人不知道他已经走了五十年了。最后,他再也走不动了。在他快要倒下的那一瞬间,他流下了绝望的泪水,就像深谷中的狮子,对着天空嚎叫,回荡在山谷中,震撼着整个大地。突然,他面前的山顶上出现了一个光环,他眼前一亮。原来他找到了五十年的希望之草。他连滚带爬地爬到山顶,终于得到了希望之草。突然,一个声音在他耳边响起:“这草叫希望如意草。如果两个相爱的人吃了它,他们会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这草没有养育他的土壤,只能活三天。”如果你心爱的人三天内没有看到,草就会消失。"
“啊!三天!”这个人突然陷入了绝望的深渊,在希望、惊讶和绝望中哭泣...最后,他的痴情和执着感动了山神:“你要想在三天之内送给你爱的女人,就必须变成一只鸽子,但如果没有缘分,你回到她身边的那一秒,她就会离开你,如果有缘分,你们就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男人兴奋地说:“我愿意。请快点把我变成一只鸽子。我希望能早一天见到我心爱的女人。”说完,这个人变成了一只白鸽,嘴里紧紧地衔着所谓的希望之草,急匆匆地飞回家去了...
而女人们还在村口等着,等着男人的归来。她的眼泪不再流,但她的心没有死。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上帝被她的痴情和执着所感动,决定为她破例一次:“你用了一生的时间来等待你所等待的人。你在生命的尽头有什么愿望吗?我可以满足你。”“他会回来的,只是在路上耽误了行程,或者迷路了,找不到回家的路。让我变成一棵树,永远在这里等他,为他遮风挡雨,遮风挡雨。他累了可以靠在我的树干上休息,冷了可以砍下我的树枝取暖。”上帝满足了女人的要求,女人抬头看着远方。她清楚地看到一只鸽子,一只白色的鸽子,匆忙地朝这个方向飞来,而就在这时,那个女人消失了...一棵枝叶繁茂的树出现了,但不同的是,每根树枝上都有银色的水珠。后来人们说那是女人的眼泪,害相思病的眼泪。
这个人变成了一只鸽子,飞了两天又飞回来了。当他飞到村庄时,他看到了他心爱的女人,但他比以前憔悴了许多。他努力想飞到那个女人身边,但是越靠近,越看不清那个女人的脸。当他飞向那个女人时,那个女人不见了,但他面前是一棵树。水滴从这树枝的叶子上落下来,就像春天绵绵的细雨。水滴打湿了雪白的鸽子,但鸽子还是不停地拼命寻找自己心爱的女人。眼看灵芝就要枯萎,鸽子已经没有力气了。他落在树枝上,包围了它。突然,他大叫一声。一个猩红色的东西从树上掉下来,掉下来的地方长出一棵小树,鸽子永远停在树上,等着它。而他终于不知道,这棵树就是他爱的女人。他在他爱的人的怀里...这正好印证了一个传说,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没有等到他想等的人却又不离不弃,他会化作一棵树,原地等待,只是等待,等待,等待一个永远不会到来的美丽而凄凉的梦和精神救赎。
碧儿玉成明天将写诗。
天镜湖位于市区主干道长江西路北侧。以地山自然分为东湖、南湖、北湖,三湖水面相连,距铜官山约5公里。湖里有一口井,叫天井。这个湖是以这口井和这个花园命名的。天井是位于天井湖公园的一大奇观。因为地下有泉水,常年高出湖面2米左右。这里还有两个美丽动人的传说:一个是很久以前一个来自仙界的小偷去铜官山(铜陵最高的山,但海拔只有200多米,因为铜陵是长江中下游典型的丘陵地区)偷镇山的财宝,小船航行到天镜湖,被守山的老神发现, 于是他学会了啼叫,一瞬间,四野的公鸡纷纷啼叫,小偷一副急于逃跑的样子。 另一种说法是东海龙王的小姑娘有一天偷偷出游,避开江海,走天井,游湖。当她看到一个憨厚的渔夫时,她变成了一只美丽的海螺。被渔夫抓住后,渔夫不忍心卖米养活失明的母亲,放在罐子里。从那以后,家里出现了奇迹。坛子里不缺米,灶间有柴火烧年轻人早出晚归。有一天,渔夫在接近中午的时候突然回来,看到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在做家务,谜底就揭开了。正当一对恋人幸福恩爱的时候,龙王派了一条龙去寻找他的小女儿,看到了真相,于是用暴力逼迫她回到龙宫。龙女不服,奋力反抗,龙顺势而为,大开杀戒,试图吸干湖水,干涸幼苗,抓住龙女。龙女化作一只巨大的海螺,从天井中吸海水,下定决心“不做仙界金玉叶,誓保人间性命”,于是力竭而死,化为这市区里一座松柏常青的螺蛳山。建园之初,围涌泉而建庭院,土石筑成中洲岛(南岛作为景观而建)。之后在中州岛上修建了Tsutenkaku,将井泉通过龙口引到一个小水池中,然后滴入湖中,以示水位差。
公园占地1.646亩,其中湖面1.222亩,环湖有七座各具特色的小山。自1972开园以来,公园先后建设了儿童乐园、轮滑场、游船码头、天井茶座、秦怡园林长廊、水榭、九曲桥、鹤嘴、碑林、牡丹园等30多个游乐场所和景点。再加上亮化工程和两个广场的装修,可以说是名山争水,新景争古迹。具体可分为“五松胜游,夜唱闻杵,木鱼红鳞,三千卷轴”等八个景点。其中“吴淞胜游”是公园的主要景点,从公园大门到南湖九曲桥的用地面积最大,中间是吴淞山。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两次登门造访,流连良久,并写下“我爱青铜官之乐,千年不还。”欲回舞袖,灭五嵩山。“等待赞美铜陵的不朽诗篇11。世贤第一次来拜访时,在吴淞山建了一间书房,为吴淞书屋消遣居住。宋代大诗人苏轼、黄庭坚,踏着诗人的足迹,游历吴淞,在山上建亭为苏黄吟诗。后来,著名官员李纲,著名诗人王、、,以及元、明、清三代诗人名人,也纷纷来此祭拜太白祖庙,赋诗抒情。吴淞书屋屡毁屡建,宋代重建,改名李太白祠堂;明代重建,改名太白书店。因为天井湖公园诗情画意,引人入胜,故已故著名书法家、原安徽省政协主席张曾挥毫泼墨:“堤畔柳绕千里,山外有湖。眼中的风景是一幅画卷,铜陵未必逊于姑苏。“天镜湖是一首如歌的诗,永远象征着铜陵人乐观的心态和浪漫的心情。希望田老师有空可以来铜陵看我们:)
三大青铜文化历史悠久。
铜陵是一座有着悠久铜文化历史的城市。早在商朝就有铸造青铜的历史。从今天出土的青铜器可以看出,商代早期制作的“爵”工艺水平很高。铜陵是八宝之乡。俗话说“金银铜铁锡姜蒜麻”。铜的产量在整个有色金属中所占的比重最大。这个城市有六个大矿和两个冶炼厂。电解铜年产量3万吨,粗铜产能6.5-7万吨。因为铜陵是产铜之地,铜陵的文化就和“铜”有关。铜陵地区古代矿冶规模较大。截至目前,已发现矿冶遗址近百处。整个铜陵占地600平方公里。其从商周到唐宋的时间跨度约2000年。根据对各遗址采集的标本分析,狮子山古矿区穆玉山遗址出土的陶碗、陶塑和石箭头具有商周时期的形制特征。凤凰山古矿区“万英山遗址”出土的陶碗和陶片具有西周时期的特征。铜官山古矿区“地表建筑遗址”中的板瓦、管瓦和生活用具碎片,是汉代遗存。焦冲遗址出土的陶碗和胡村遗址出土的白瓷碗具有宋代的造型特征。据考古调查发现,铜陵地区秦代至唐宋时期遗留的地表“炼铜渣”估计约为654.38+00万吨。如果铜渣比为654.38+0: 654.38+05,则铜的产量约为60万吨。正因为如此,铜陵的古采矿受到朝廷的高度重视。铜陵从西汉开始就设置了“铜官人”;东汉建立“潼关镇”;齐梁设“梅根叶”;唐设“依安郡”;北宋设置“永丰监狱”;到了南宋,铜矿开采基本停止,因为地表矿都挖光了。元明时期设立梅根叶,清代设立“铜官监”。
铜陵作为古今青铜文化的代表,也是有根有据的,现在还存在的金牛洞就是最有力的见证。金牛洞古矿区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AA级国家旅游景区(点),位于铜陵县新桥乡凤凰村,距铜陵市区34公里。它原本是一个小山丘,因西边山腰上一个叫金牛洞的古洞穴而得名。上世纪80年代初,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铜陵市文物管理处、中科院自然科学技术史研究所的专家在这里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从出土的许多古采矿隧道、一批采矿工具和陶器器皿来看,金牛洞古采矿遗址的时代始于春秋时期。当时的开采活动最初应该是露天开采,然后沿着矿脉继续深挖。清井、平巷、斜井均为木支护结构,包括半框架式和箱式。轴的轴采用“企口盒密集支撑”结构,支撑柱顶端均为Y型接头。巷道两侧和顶棚用木棍、木板保护,有的用竹席封顶。采矿方法为自下而上水平分层开采。除了铜凿、铁斧、铁锄、竹架、木桶等一批挖掘工具外,矿内还发现了大量的木碳屑。估计当时的工匠已经掌握了“热采”技术。为向人们展示我国古代铜矿的采冶技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开发以铜为主的人文历史景观,1992年,铜陵市人民政府在国家文物局和安徽省文物局的重视和关心下,拨款修复保护金牛洞遗址,成为继湖北省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之后第二个正式对外开放的古铜矿遗址,先后接待中外游客数十万人次。修复后的金牛洞遗址雄伟壮观。东崖上立着“金牛洞古矿区遗址”八个草书大字,每个4平方米见方。象征“1992”的92根水泥柱由青铜链条连接,四周苍松翠柏,给人以古铜矿遗址特有的庄严和肃穆。入口中间有一块黑色石碑,正面有“金牛洞古矿区”六个镶金大字,背面有遗址简介。西有宽敞的停车场,北有遗址展厅,西南沿相思河有铜陵地区的碑廊和矿岩林。支撑在场地斜坡上的锥形空间网格,犹如一把张开的巨伞,将裸露的古矿紧紧罩住,让人感到神秘和遐想。在遗址北坡设置的空中走廊,使观众近距离接触上吊墙上的采巷,欣赏古遗址的壮观景象。此外,在遗址的围岩上,文物部门还准备复原一两条古采矿巷,让观众直接体验古代矿工的生活。金牛洞古矿区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已成为铜都重要的文物旅游景点。
有意思的是,早在遗址被发现之前,就有一个关于凤凰山金牛洞的传说:据说几百年前,凤凰山周围田野里的庄稼经常被一种动物践踏吃掉,有人在山腰等着发现一头金牛进出山洞。有一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路过这里,明白了其中的奥妙,知道要用一株仙草把金牛引诱出洞。老人在当地一个富家的照壁上发现了一种仙草,于是花了很多钱买了下来。这引起了户主的怀疑,询问原因。白发老人只好说:“九五岭洞里有一头金牛,我要你的仙草把它引出来。”居士问他怎么抓金牛。老人说:“你要把9981只木船放在洞前的河里,船的木板上盖着黄豆。然后,你可以带着仙草在洞里走一圈,金牛就会从洞里出来吃草。这时候你只要跑到最后一艘有仙草的船,金牛就会追上来。因为黄豆滑,金牛过了81船就没力气了,你去抓。”居士听后,不想卖仙草,就自己拼凑起来。当他得到七七四十九条船时,他迫不及待地拿草去牵牛。果然,一只金牛出洞了,居士倒着跑,一直跑到第四十九只船。但金牛还是有力气,一口吃了仙草,把居士推进了河里。这时白发老人来了,抓住牛鼻子,从胥坝坐船过长江,无所事事。上岸后,船夫向老人要钱。老人指着船说:“钱不是已经给了吗?”。船夫看到船头只有一堆牛粪,回头找老人时,老人和金牛都不见了。一怒之下,船夫把牛粪铲进了河里。谁知道船板上的裂缝是一点牛粪变成了闪闪发光的金子。船夫遗憾地看着河水,但铲到河里的牛粪已经长成河洲。后来叫金沙洲,金牛座降落的地方叫金牛铺。凤凰山的这个小洞穴被命名为金牛洞。
斯铜陵特产后君来
铜陵生姜是铜陵“八珍”之一,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栽培作物。经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科学鉴定,属于白姜和排姜类型。鲜姜皮白略黄,姜块呈佛形,花瓣厚密。姜饱满,洁白,鲜嫩多汁,辣而不呛,是一种多功能食用产品。铜陵生姜以“皮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脆味浓”而久负盛名。铜陵生姜很有营养。据化验资料分析,生姜除含有姜酚、姜酚、姜油外,还含有蛋白质1.4%,糖8%,脂肪0.7%。此外,还有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烟酸、抗血栓、无机盐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生姜有健胃止血、行气散寒、化痰解毒、发汗清热、调味蔬菜、增进食欲的作用。铜陵人喜欢吃姜,视其为良药。铜陵有民谣:“一片姜,胜于方子”“一杯姜汤,老少皆宜”。生姜含有挥发性的姜酚和姜辣素,具有活血、散寒、除湿、发汗等作用。此外,还具有健胃、止呕、除腥臭、消水肿的功效。所以医生和民间谚语说“家里有姜就不慌”,也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烦医生开药”的说法。
生姜的营养成分与葱、蒜相似,还含有蛋白质、糖、维生素等物质,并含有植物抗生素,杀菌作用不亚于葱、蒜。生姜中还含有较多的挥发油,能抑制胆固醇的吸收,防止胆固醇在肝脏和血清中堆积。用生姜和红糖熬制的姜汤,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驱寒,预防感冒。自古以来就是治疗感冒的良药。
铜陵产姜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就有种植。北宋时期,铜陵成为中国著名的生姜产地,被列入朝廷贡品。据嘉靖《铜陵县志》记载,铜陵生姜在明代已成为“炙手可热”的特产。“市里出产生姜、大蒜、苎麻、牡丹皮之类的,附近也有商贩,但大多是远市的商贩。”(清。赵金峰<庸俗。新城>)。清顺治13 (1656)《铜陵县志·物产》记载,当时生姜产量“每年不少于10万吨”。民国时期年产量约720吨。大同有六家经营生姜的私营公司,每年都收购鲜姜,销往安庆、芜湖、镇江、扬州等地。安庆的胡玉美、扬州的四美、镇江的恒顺等著名酱园收购铜陵姜,加工糖冰姜、糖醋姜、酱姜。建国初期,生姜还是由私人商人经营的。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一边倒的粮食生产,生姜种植面积受到影响,产量也有所减少。20世纪80年代,在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政策的指导下,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除了供销社收购的部分生姜外,大部分都是酱厂厂长直接收购或者运到市场自销。从1964到1990,供销部采购量最大的是1966,共采购60800公斤,最小的是1978,只有350公斤。70年代年种植面积在200亩左右徘徊,生姜年产量一般在150吨左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生姜种植迅速发展,1980年种植生姜315亩,总产量324.3吨。1985种植生姜945亩,总产量1122.6吨;1990种植生姜1362亩,产量1113公斤,总产量1516吨。随着生姜产业化的发展,姜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2005年,生姜种植面积已达8000亩,总产量达1万吨。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产品有五大类40多个品种。铜官乐牌开胃生姜富硒铜陵白生姜,和平牌糖醋生姜获安徽省名优农产品称号,庭院牌糖醋生姜获安徽省特色农产品称号。生姜产品销售范围为周边县市、部分大中城市超市和出口欧盟的市场。宋代诗人苏轼在《东坡杂记》中记载了姜的传说。杭州钱塘的一位80多岁的高僧净慈寺,一脸稚气地被描述。“他说服了姜四十年,所以他不老。”。传说白蛇为了救徐贤,偷了仙草。这仙草是姜芽。生姜也叫“回春草”,姜汤也叫“回春汤”。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