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为什么非死不可?
小时候对岳飞故事的理解其实很简单。岳飞无敌,秦桧邪恶,宋高宗和赵构无能。就这么简单。
后来我大了一点,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事实上,秦桧并不重要。虽然他跪在王越的墓前,但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赵构皇帝。
第一,从表面上看,岳飞是想欢迎二圣回来的,但是高宗没有办法,只好杀了岳飞,但事实并非如此。
史书读得深一点可能就是这样的印象,因为高宗怕岳飞直奔黄龙府,迎接双圣回朝。两位皇帝回来了。他会怎么做?他为了保住王位,毁了长城,杀了岳飞。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第二,事实上,欢迎“两位圣人”到朝鲜是赵构皇帝本人提出的。
岳飞不是傻逼。他是真心想欢迎“双圣”回来,取代皇帝。他没那么傻。岳飞在一次出兵时,特意在赵构皇帝的奏单上写下了这样一张纸条,名为“欢迎早日赴朝”。这是什么意思?也就是我刚把皇帝的亲戚带回来。原来他们都说要迎接“双圣”。他特意改了“田驹”一词,可见岳飞有这种政治头脑。
即使钦宗回来,会对赵构皇帝的地位构成威胁吗?如果你没有任免军队和朝臣的权力,你就不能威胁赵构。宋高宗和赵构不明白吗?那他为什么坚持要杀岳飞?
第三,打仗是为了后勤和粮食。当时财政状况比较困难。我们能否支持岳飞直捣黄龙府,这是个问题。
北宋非常富强。最富有的时候是宋神宗时代,年收入约6000万元。但到了宋朝动乱时,中央政府的税收只有654.38+00万元。直到公元12世纪中叶,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才恢复到6000万元的水平。但是你知道当时岳飞的军费是多少吗?光是这支军队,一年就要七百万,所以皇帝基本上把家里的仓库都给他扫了。
宋高宗是一个非常勤奋的皇帝,他的宫殿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宏伟和豪华。据说他的宫殿正殿经常换牌子,改名字,因为没有那么多宫殿。
第四,岳飞的性格导致了皇帝的怀疑,这也是他不得不死的原因之一。
如果我们知道我们不能赢,谁是赵构皇帝的主要敌人?不是秦晖,也不是金兀术,而是岳飞本人。因为你很会打仗,所以你掌握了全国几乎七分之五的军事力量。如果最后赢了,你就不是皇帝了。谁将成为皇帝?
当然,我们现在都觉得岳飞是个忠臣,背上纹了字。皇帝还为他写了四个字“忠君岳飞”。临终时,有人劝他不要反对。他怎么会是高宗皇帝最大的敌人呢?皇帝也这么认为。有一次皇帝说这个岳飞还是个忠臣。秦桧在旁边说,是的,岳飞是个忠臣。我们的太祖赵匡胤不也是周朝的忠臣吗?
换句话说,即使你不反对岳飞,你也掌握了全国七分之五的军事力量。将来,如果你再次赢得你的家乡,你甚至会欢迎秦晖皇帝的遗骨回来。如果你是这么有名的人,你不反对,你的兄弟们会让你反对。
大家都要说岳飞不爱钱,不近女色,有名,能写点字,形象不错,文人阶层也喜欢他。如果皇帝不信任他,他仍然可以夺取军权。为什么要杀他?
当代很多历史学家在分析岳飞为什么要死的时候,往往会强调他的人品。岳飞的性格真的有点不好——特别固执。这种固执在皇帝看来叫霸气。这里有几个具体的例子。
1,岳飞和赵构皇帝度蜜月。起初,赵构认为这个年轻人太能干了,亲自把岳飞从一个很低级的武官提拔到我们这个时代,当时岳飞还不到30岁。岳飞还告诉大家,宋朝只有两个人不满30岁,一个是毛,一个是我。你怎么能这么说,对吗?他只是私下胡说八道。
2.岳飞和宋高宗最初在绍兴闹翻了七年。那年发生了什么?南宋四大名将之一的刘光世,实在不想打仗,想把自己的军队交给朝廷,回家养老。当时,赵构皇帝说,军队将移交给岳飞。这样岳飞就拥有了天下七分之五的兵力。赵构后来反悔了,怕岳飞有一天造反,控制不住。岳飞在这里乐此不疲,天天盘算着我这么多军队,该怎么收复故土,还我河山?
赵构反悔后告诉他:刘光世的军队不再是你的了,它直属中央政府。岳飞很不高兴。不管她愿不愿意来,她都不干了。为什么要去?直接回庐山,因为他老母亲葬在庐山。待在庐山无所事事,不管你们朝廷怎么叫我,我都不回去。赵构给他写了无数充满激情的信,一封一封飘到了庐山,岳飞无论如何都不理睬。后来赵构不说话了,就把岳飞的两个老部下叫过来,一个叫李若虚,一个叫桂王,说你们两个要去庐山邀请他,但是如果你们不能下来,就把你们两个都杀了。两位老人会跑到庐山去见岳飞。岳飞一开始还很强硬,李最后对他说了一句话:你真的以为你能和朝廷翻脸?说完这句话,岳飞大汗淋漓,立刻下山。
下山后,向高宗皇帝承认你的错误,写一封道歉信,并说皇帝不应该生气。高宗说我不生气。我为什么生气?如果我真的生气了,我就动你。你知道我是如何打动你的吗?毛皇帝有一句话“唯一混淆我们法律的是剑”。我不生气。如果我真的生你的气,我会杀了你。这是两个人第一次反目成仇。
3,岳飞担心太子,犯了支持者的大忌!
再闹翻也是岳飞性格问题。他总是担心给皇帝立太子。赵构逃离金兵时,据说他受到惊吓,留下了类似阳痿的疾病,所以没有后代。后来他养了宋太祖的两个孙子,一个叫赵伯聪,一个叫赵伯久,作为候补继承人,但他长期没有立皇太子。
岳飞说你应该让那个赵伯聪做太子。岳飞还是有点脑子的,不会让别人参与这个立太子的事情。我躲在船舱里写了论文,然后跑到那里读给皇帝听。结果,高宗读信时冷冷地看着他。突然,一阵冷风把信吹到了地上,岳飞浑身颤抖,大汗淋漓。他也觉得这太过分了。最后,高宗皇帝告诉他,这种事情是像你这样掌管军队的军事指挥官的责任。如果你是公务员,你可能仍然热爱你的国家。作为一个武将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要知道,立太子在封建王朝可是件大事。说白了,这叫期货投机。这时候你说赵伯聪会不会是太子。等他当了皇帝,你就有立身的权力了。所以,在过去,谁该当太子的问题是皇宫里最严肃、最碰不得的话题。
岳飞的性格有问题,但是岳飞的性格问题真的能导致他再次被杀吗?还没有!因为宋朝毕竟是一个对士大夫很好的政权,为什么要杀?为什么不干脆剥夺军权?这就把我们带到了宋朝的政治。
第五,宋朝僵化的政治——这是岳飞必须死的根本原因。
宋代政治在仁宗北宋时完成了士大夫阶层的觉醒。当初宋太宗和唐太宗一样,看到那么多考生,觉得天下英雄都入了我的圈套,都被我利用了。但是后来有了一个明确的概念,叫做“皇帝和士大夫统治世界”。
此时,士大夫的权力开始成为朝廷的主导力量,但同时也暴露了中国人的一个缺陷,即士大夫是基于自己的情欲,他们坚持为党而战。最典型的就是王安石变法,两派文人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谈是非,就谈派系。只要你不站在我这边,你什么都是错的。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司马光上任第一天就废除了所有新法。当时王安石在南京说,有些法律明明有效,为什么要废除?这不再是一场具体的政策辩论。
王安石变法后,宋朝倒过来搞党争。一派上台,那一派就被彻底踩下去,那一派上台,那一派就被彻底踩下去。所以整个宋朝的政治是一个失去了弹性的政治。
到了赵构和岳飞时期,这种弹性变得非常脆弱。当时朝廷只有两派,一派主张和平,一派主张主战。和平派就一定是叛徒吗?不一定,只是秦桧路线周围的一群士大夫。至于鹰派,是不是一定都是抗金明星,都是谋国之官?不一定。
在中国古代政治中,真正敢说“吾主平平安安”的人,不仅要有政治智慧,更要有道德担当。这个责任往往不是皇帝本人。你就像明朝的崇祯皇帝。其实你最后是想和后金谈判的。你刚派人私下谈,风声走漏了,他只好杀了这个人。皇帝也不敢主和派系。
回到岳飞身上。既然国家的大计划已经决定,我们必须与徐进和平相处,没有第三条路可走,所以让鹰派闭嘴吧。只有杀了岳飞,其他人才会老实。那时候韩世忠已经开始闭门思过了,杀了他也没用。和平仍然不能成为这个国家的主要政策。“为国而战”成为宋朝缺乏政治弹性的最终结果。所以岳飞必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