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
历史背景:大革命失败后,人们开始意识到掌握军队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性。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失败后,中国* *意识到必须放弃进攻大城市,走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在《文佳市的决定》中,他决定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并在三湾整编中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20927.888888889926
此后,毛泽东同志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三篇文章,确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在中国的领导下,把武装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有机地结合起来。
历史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从此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理论,从理论上处理了武装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关系,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革命道路和方向,从而摆脱了长期以来对苏联革命道路的迷信,开始走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实现了党的工作中心的第一次历史性转移。由此诞生的井冈山精神已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井冈山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的优势主要从历史条件、地理条件、政治条件和阶级意识形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历史条件:(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井冈山地处偏僻山区,敌人的统治力量极其薄弱,有利于革命力量在敌人统治的空隙中保存、发展和壮大。
(2)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在中国的推动和领导下,湘赣两省农民运动迅速发展。湘赣边界各县都建立了党组织和农民协会,甚至建立了县乡两级的农民政权。广大农民经历了大革命的洗礼,对革命的认识和觉悟比较高。这使得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
二、地理条件:(1)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属于罗晓山脉中段。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这样一个易守难攻的地形,可以极大地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2)井冈山地处东亚季风区,气候适宜,物产丰富,资源丰富。主要产品是粮食、竹子、花生和药材。井冈山周围各县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便于部队筹集粮食和资金。(3)井冈山位于湘江与赣江之间的狭长地段,可作为天然屏障,有利于御敌自保。
三、政治条件:(1)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远离国民党的统治中心,但革命力量的一举一动都能影响湘鄂赣三省,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发展。(2)湘赣两省军阀有矛盾,对井冈山地区的控制比较薄弱。当时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新的分裂,李宗仁和唐生智之间发生了战争。湘赣两省大量军阀部队卷入这场混战,井冈山地区只剩下战斗力较弱的保安团、精卫团和门到门团,造成湘赣边界一片空虚。这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3)由于长期受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井冈山边界各县的农民转向* * *继续反封建斗争。一些县和乡保留了农民自卫军和数百门枪,以及袁、、领导的部队。这些武装虽然“大体上属于旧农民武装的性质”,但是他们愿意和工农革命军联合。
第四,阶级思想。当时党内残存的大城市,以非左冒险主义和右投降主义为主。革命初期,党内的地方派性和封建军阀的切戏思想影响很大。在井冈山,除了毛主义者,都是华中红军的湘鄂赣川凉山人。
但是,井冈山作为革命根据地也有弱点,不利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其弱点主要包括:
第一,井冈山地区虽然险要,易守难攻,但“人口不足两千,粮食产量不足一万吨”。随着红军的壮大,人口少,粮食产量有限的现状无法保证大部队对物资的大量需求。一旦国民党军队反复“围剿”,严密封锁井冈山根据地,经济困难将更加严重,连军民的生活必需品都难以维持必要的供应。
第二,井冈山位于湘江和赣江之间的狭长地带。这两条河虽然可以作为天然屏障,但也限制了红军的扩张。这两条大河又宽又深,无法涉入,由南向北发展困难,使红军在军事上缺乏足够的回旋余地。特别是随着红军的扩大,其弱点日益明显。
第三,工农革命军中农民成分已经占多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更多周边县的农民因为各种原因到井冈山参加红军,他们的小生产者有明显的弱点,不利于革命队伍的发展。
在全国处于革命低潮的时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建立革命武装、深化土地革命、加强政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不仅为中国领导的起义武装树立了榜样,也提供了相对完整的经验,并在革命者中点燃了新的希望。但是,作为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地区也存在一些弱点,这些弱点在初期并不明显,但在红军队伍逐渐扩大的时候越来越明显。毛泽东和朱德也逐渐看到了不利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弱点。1928 12当湘赣两省国民党军以六个旅约三万兵力分五路向井冈山进攻时,前委、湘赣边界特委、红四军军委和军军委在宁冈县白鹿村召开联席会议,决定由彭、滕指挥少量红军部队留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朱德、陈毅驻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此后,毛泽东和朱德创建了当时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