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科学发展史是怎样的?请告诉我!!!!!!
中国
文化中国-文学-哲学-教育
艺术-中国画-歌剧-音乐
神话-宗教-技能-建筑
文物-电影-服装-饮食
武术-书法-节日-名称
- .
人口-国籍-交通-时区
地图-旅游-环境-生物
-
秀▼藏▲历史年表-传奇年代-朝代
中华民国历史-共和国历史
文化史-科技史-教育史
人口史-经济史-政治史
-
展示▼隐藏▲政治宪法-外交-军事-国旗
中华民国政治
宪法-法律-政府-政党
共和政治
宪法-法律-政府-政党
两岸问题-两岸关系
一个中国-两个中国-中国统一
-
秀▼藏▲经济金融-农业-工业-商业
中国省级经济-五年计划
-
显示▼隐藏▲其他列表-体育-人权-媒体
检查、讨论和编辑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历史上的科技成就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与许多国家、地区和民族进行了科技交流。中国科技史上成就最大的是农学、天文学、数学和中医。
中国古代科技相对于其他民族和地区相对独立,而中国古代科技更注重实用性和经验性,缺乏西方科学的思辨性,所以有人怀疑中国古代科技是否自成体系。
目录[隐藏]
1科技的萌芽时期
2先秦时期
3秦汉时期
4魏晋南北朝
5隋唐宋
6元朝
7明朝
7.1概述
7.2数学
7.3天文学
7.4地理
7.5架构
7.6医学
7.7农业
7.8军事科学
7.9武器技术
7.10物理
8清朝
9现代科学技术
10数据源
11引用
12延伸阅读
[编者]中国科学技术的萌芽时期是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中国是世界上人类早期文明的摇篮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发明弓箭和陶器、出现农业和畜牧业、观测天文学、开创医学的地区之一。
开始用丝绸制作丝绸。
[编者]前秦侠、商周时期奠定了中国科学技术的雏形。此时中国进入青铜器时代,青铜器的铸造和冶炼技术高超。同时出现了原始瓷器。
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科技体系基本奠定。
铁的用途很广,炼钢技术和铸铁软化技术也出现了。
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业年鉴。
有大型水利工程,包括都江堰和郑国渠。
创建十进制系统。
本发明可以进行四则运算,乘法、开方等复杂运算,可以表示和计算零、负数、分数。一些学者认为,计算促成了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1]。
九因宋,世界上最简单的乘法表,沿用至今。
世界上最早的目录之一出现了。
回归年的确切长度被确定了。
中医理论初步建立。
【编者】秦汉时期,中国古代的各种科学技术已经成熟。
农业中的轮作制度已经建立。
中医著作《神农本草经》、《伤寒论》出现。
《九章算术》定义了中国古代数学体系。
造纸术已经发明并得到了很大的改进。
造船技术非常成熟。
长城的修建反映了当时中国先进的建筑技术。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动仪。
有一种卫星导航技术(跨洋卫星导航)。
厕所的发明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厕所的国家[2]。
[编者]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徽、祖冲之和张子欣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裴秀的《六体地图学》开创了中国古代地图学的基础理论。
贾思勰的《齐·姚敏书》标志着农学的成熟。
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的《针灸经甲、乙》、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丰富了中医学的体系。
葛洪对炼金术的研究为中国的原始化学做出了贡献。
马军在机械制造方面的成就代表了中国古代机械制造的水平。
谢飞和魏梦突然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车床。
【编者】隋唐时期经济文化发达,科技大发展。
“同志?天文学略次于《步天歌》?隋代的《太尉院》一书继承了南北朝的科学知识,其科技成果表现在天文历法、数学、博物学、建筑、医学等方面[3]。数学是隋朝发展起来的,当时所有的学者都要学习简单的九数。在国子监(大学)中设有算术系[4],专门数学人才的培养在隋代正式确立。
隋朝的历法比以前的朝代更精确。600年,刘卓根据北朝张子欣的数据,确定岁差为76年1度差,接近准确值。604年,刘卓制定了《皇历》,显示黄道的盈亏、日食的次数、日食的位置比以往的历法更加精确,并提出了“等距二次插值”的公式。黄的比以前的历法更精确,虽然它被排除在实施之外,但它为后人提供了一个新的标准[5]。设置新月的方法和设置气体的方法也是刘卓的原始想法。
隋文帝平定南朝陈后,把兵士、浑天象、天文书籍集中在长安,命参考各星官,以南朝周墓绘制星图。周芬和袁崇等人仍在太史馆讲授星占学知识[6]。隋朝时,丹·紫苑根据东晋陈卓设置的星宫,编了一首七言歌,名为《天之歌》。这个句子很简单,很容易背诵。隋末唐初,李勃写《天文象赋》,以诗赋描写全明星官。隋朝的星官制度非常发达,但有两个弱点:当时过分强调三星之分,使星空被划分为双星系统;极区和黄道之间还有一些空白区域,命名的恒星仍然不够多。
隋朝提倡博物学,当时出现了大量的地方志(或地图、典籍)。隋朝下令在全国各地进行地方志的编纂工作[8],最后写成了《各县风土志》、《禹地方志》、《各国地图集》。杨迪皇帝还向世界各国的风俗和物产地图写了一封信,以此为依据编纂了《物产地方风俗志》和《於菟区志》,这是中国第一次编纂统一的志书。郎威把全国各地的图经汇集起来,编成200卷的《隋国图经集》[9]。大业年间,裴举掌管张掖互市。他从西域商人的书籍和言论中搜集西域的山川、姓氏、风俗、服饰、物产等信息,写成了《西域图》。这本书还记录了从敦煌到中亚国家再到地中海的三条丝绸之路。
在建筑上,安济桥、李春、宇文凯和何畴都很有名。610年,李春在今河北宁晋县渭河上修建了安吉桥[10]。安吉大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大跨度单孔敞肩平弧石拱桥。弧形拱跨度大,而且还足够高,水上船只通过非常方便。安吉大桥的拱不是半圆拱,而是单孔1/4圆拱桥结构,跨度大,平整度低,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伟大成就之一[11]。另外四个小桥口节省了200多立方米的石料,减轻了五分之一的桥身重量,大大减轻了桥基的负担。同时可以起到分洪缓冲的作用,减少洪水对桥体的冲击力。宇文恺曾经为杨迪修建了一座很受欢迎的寺庙。殿下立了个车轴,方便离合。他可以单独行动,也可以组合成一个几百人的大厅。贺畴为杨迪修建了六合城。围城期间,一夜之间可以合成一座方圆八里、高十尺的大城市,城上面可以排起士兵,竖起旗帜。另外,何畴可以用青瓷做玻璃,和真玻璃没什么区别[12]。
隋朝的医学相当发达,医学部门庞大。临床医学倾向于分门别类,医学系分为医学和药学两个部分。医学分为四个分支:药物、针灸、按摩和诅咒。其中,医学部分为理疗(内科)、少年(儿科)、疮肿(外科)、耳、眼、口、牙、角(拔罐)五个专业【13】。由于南朝医学的进步,隋朝南北医家的交流和医书的流通有利于医学的传入。隋书?京畿之?细分?许多药方都是南朝人的作品。南方的名医徐志藏曾经给杨迪看过病。隋朝还翻译了十余种天竺和西域医方,知识非常丰富。[5]。隋代最著名的医生晁方圆写了《病因论》[14]。这是中国第一本详细论述疾病分类、病因和病理的书。书中记载,肠吻合术是我国外科手术史上的一大成就。然而,病证论也有许多错误。如《九病》中说:“蛲虫在人体肠道内变化较大,发病时也可为癣,但癣中有虫。”其实蛲虫和癣没什么关系。杨迪大帝在大业时期编纂了《四海聚方》,共2600卷,专论理论,与《病因论》[13]互为补充。
唐朝的星图。与前代相比,唐朝的技术有了明显的进步。天文学家蒙克和他的团队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了子午线的长度。他还与梁灵赞合作,制作了一件水运的青铜器具。药王孙思邈有两本医书《千金要方》和《千金要方》。
唐朝的首都长安和东都洛阳都规划得很好,唐朝鼎盛时期有800-1万人口。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为后世留下了城市规划的典范。当时周边国家的首都,如日本的平安京、新罗金城、高句丽平壤、北京的龙泉府、渤海都是仿照长安。
唐代的木结构建筑规模宏大,气魄雄伟。佛塔的形式也融合了中国和印度的形制,千变万化,变化多端。868年,中国金刚经的印刷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雕版印刷。中国的造纸、纺织等技术在751年的朱罗斯之战传入阿拉伯帝国,然后在12世纪传入西班牙,13世纪传入意大利,14世纪初传入欧洲。646年,甘蔗煮法也从墨解陀[65438+]传入唐朝。
主要项目:宋代科技
到了宋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顶峰。
[编者]元朝时期,天文学、数学、医学在当时世界上处于先进地位。[源请求]
阿拉伯和波斯的科学技术传入中国。元世祖·忽必烈登基前,招募了“归隐星士”。他们翻译并带来了托勒密的《天文文集》、伊本·优努斯的《哈基姆星表》(又译《哈基姆历》)等天文著作。1260年,元朝继承了晋国的旧制度,设立了四天台。1271年,回族天台正式成立,1312年,回族田健成立。后来,以扎玛拉丁(又译扎马鲁丁和扎玛拉丁)为代表的一大批天文学家受命管理这类工作。
中国人在这个时候开始使用阿拉伯数字。[源请求]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王勋、郭守敬完成了《纪年历》的编纂。纪年历以365.2425天为一年,距离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只有26秒。
拟定服役日历时,列出了三次插值公式(求错法),用叠基法、求错法、勾股法、矢分法进行了细致的计算,其中将穆斯林发明的弧三角法应用于割圆术,得到了“矢分割圆术”(即球面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1303年,朱世杰撰写了《四元玉镜》,将“天师技能”扩展为“四元技能”(四元高阶联立方程),提出了“消元”的解法。朱世杰还研究了有限级数的求和,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高阶差分的插值公式。
一般认为,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前六卷是明代徐光启在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帮助下翻译介绍到中国的,但也有学者认为,早在元代,这本书就已经被来华的穆斯林带到了中国。[16]
中医有了很大的发展,金元时期出现了四大学派。医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出现了“兼收并蓄,互通有无”的局面,极大地丰富了医学知识的内容。《惠惠方》是我国大型综合性惠惠医学古籍。作者不详。它有36卷,在北京图书馆可以找到一些剩余的副本。该书多为中文书写,有许多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医学术语及中文音译。从残书目录中可以看出,《惠惠方》是一部具有中西特色的医学经典,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和皮肤科。研究中国医学史的学者从残存部分推断,《惠惠方》约有6000-7000方,其价值相当于中国古代医书《外台秘笈》。[源请求]
1291年,郭守敬指挥修建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包括7座水闸,每座水闸相距约半公里,与斗门同设计。郭守敬的设计是调节运河各段水位,引导船只通过水闸和斗门的关闭和开启顺利通过。工程完工后,元世祖亲自将这条164英里长的运河命名为“通惠河”。通惠河是我国工程建设史上的杰作,其巧妙的方法与现在国外一些运河使用的方法基本相同。
元世祖在任时,开始重视农业,并制定了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治措施,大大提高了农业水平。【出处请求】王镇编著的《农书》有37卷36册,是对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全面系统的阐述。《农书》共13万余字,300余幅图,全文分为《农桑通决》、《百谷谱》、《农气图册》三部分。《农林牧渔水利》包括对农林牧渔水利的全面论述,提出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农耕思想。《百谷谱》介绍了各种作物的品种、特性、栽培、种植、收获、贮藏和利用,将作物分为粮、菜、果、杂等六大类,奠定了我国作物分类学的基础。植物人物的描写也是以往书籍中前所未有的。《农业机械图册》是农业图书的重点部分,共分20类,包括田制、粮仓、船车、灌溉、养蚕、纤维编织、麻类等。它详细介绍了257种农业机械,并配有306张插图,比以往所有的农业机械书籍都更有价值。
在活字印刷上,王镇设计了木制活字和转轮排字架,在1298用木制活字印刷了《旌德县志》;他的《制作活字印刷书法》(附于《农书》一书末尾)是最早系统介绍活字排版印刷的科技文献。
[编者]明朝概述[编者]明朝的科技成就众多,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涌现出许多杰作,被誉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明初,由于朝廷鼓励垦荒,水利和农业技术有了很大进步。手工业的繁荣造就了手工业方面的百科全书,如宋的《天工》等,在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科学价值。明熙宗经常亲自参与木工的研究和实践。然而,由于明代文字狱和八股文的实行,中国学者在宋代变得僵化,失去了自由和活跃的思想,使这些科学家中的大多数。由于科举推行八股文模式,删减数学内容,珠算盛行,以计算为基础的中国古代数学走向衰落。
明太宗年间,由于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绘制海图和使用圆规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他民间的科学著作,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地理著作《徐霞客游记》等,都是流传至今的科学名著,也是靠上一层楼成就了中国的建筑技术。16世纪,西方逐渐脱离黑暗时代,文艺复兴开始,西方科学突飞猛进。大量西学随传教士进入中国,如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传教士利玛窦等。
可惜后来殖民中国的满洲国文字狱盛行,扼杀了中国人的思想,使中国的科技开始落后于西方。
【编者】在数学数学方面,王文素写了一本算术宝典,程大伟写了一本珠算理论的集大成之作,指向算法的统一,徐光启译了《几何原本》,李之藻写了同样的算术。
【编者】天文学方面,著名著作《白猿祭三光》(作者不详)载有132幅云图,赵有勤撰写了《皮象新著》,徐光启吸收西方历法成果并编成《崇祯历书》,李之藻撰写了《洪盖通先图》,王喜臣阐述了《小安新法》。安装中国第一台天文望远镜:雍。
【编者】在地理方面,郑和航海图的编制,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的撰写,最早的世界地图《大通用地理图》的出现。顾著有《虞照志》和《天下郡国志》。
【编者】建筑:明初,土木工程、紫禁城建设、万里长城上马,被写成风景园林的杰作。
【编者】在医学方面,明成祖整理了《普济方》,李时珍写了《本草纲目》,杨继洲写了《针灸学》,陈世功写了《正宗外科学》,吴有兴写了《瘟疫论》,张景岳写了《经典》。明朝也是世界上最早接种天花疫苗的国家。
【编者】农学中的农学,俞宗本写了《种树书》,朱奎写了《救荒草药》,马一龙写了《农论》,屠本君写了我国现存最早的海洋生物专著,、俞杰合写了《兽医学》一书《在治马》,徐光启写了《农政·玉米·红薯》。
【编者】军事科学在军事科学方面,毛撰写了《武北志》,出版了名著《火龙经》,赵世贞撰写了《神器谱》,孙撰写了《西洋法》,撰写了《火攻》,编撰了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机械工程专著《新器图》。
[编者]兵器科技兵器科技方面,1372年造了碗口矛,1377年造了手矛(小口径管状),14年底发明了“神火飞鸦”,1453年造了青铜矛。1558年,中国第一批万把火绳枪制成,称为“鸟嘴矛”;1580年,戚继光发明了“自制钢轮火”(效果类似地雷);1642年,火枪出现在南京。
【编者】在物理学方面,朱载堉写了《节奏的本质》一书,宋写了《天工开物》,方以智写了《物理学提示》,千家万户进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火箭发射试验,孙做了放大镜、显微镜等几十种光学仪器,写了《镜子的历史》。
[编者]清朝时,康熙纯粹是对西方科学技术感兴趣,扼杀民智,不让樊汉人接触科学技术[17],雍正封禁宗教。再加上后来的闭关锁国,西方先进的科学无法传入中国,失去了中西互相学习的机会。然而,清朝的文字狱和明朝延续科举的八股文,使中国科学逐渐失去了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康熙经过30多年的规划、测绘工作,制成了《御图》。这张地图“不仅是当时亚洲最好的地图,而且比当时所有的欧洲地图都更好更准确”[18]。乾隆年间,明嘎图等人两次被派往新疆等地测绘。最后,根据故宫全景图和新的测绘资料,制作了乾隆故宫全景图。这两张图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乾隆年间,官方修订了《医宗金鉴》九十卷,收集了许多新秘籍和经验方,并对《金匮要略》和《伤寒论》进行了多次考证,是介绍中医临床经验的重要著作。
王清任的《纠正医林中的错误》一书强调了解剖知识对医疗的重要性,并对古籍中有关脏器的记载提出了质疑。他通过对尸体脏器的解剖研究,绘制了25种“我的眼睛校正脏腑图”,纠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
王希禅著有《小安新法》、《五行释》等十几部天文学著作。,肯定了西方历法的先进之处,也指出了其中的许多不足和错误。他还对日月食的算法、天文资料的应用、回归年的长短、岁差常数等问题提出了较为中肯的意见,促进了中国历法算术的发展。
梅文鼎整理和阐述了中国古代的历书,还研究和介绍了西方的科学,有86种关于天文、历法和数学的书籍。他的《中西数学通论》一书几乎总结了当时世界上所有的数学知识,达到了当时中国数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在书中的“方程论”部分,阐述了中国古代方程的独创性,指出这种算法是西方所没有的。中国古代算法的成就也在毕达哥拉斯度量和九数保古中得到证明。在“剖块测量”和“几何校正”部分,介绍了西方的球面学,讨论和发展了西方的立体几何。在准备、计算和比例数解法中,对西方对数和伽利略的比例规进行了讲解和介绍。
明加图是四卷本《割线圆密度和效率的方法》的作者。由于当时从欧洲传入的割线圆三法(圆直径为圆周、孤背为正弦、弦背为法向量)只有公式,而没有方法证明,中国创造了割线圆连接比法证明三个公式,并进一步创造了“弧背为弦”、“弦背为弦”、“弧背法向量”等一系列新公式,这些公式都是用的解析方法求解的。
龚振麟在1841首创了铁模铸造法,撰写了《铁模铸造图解》,是世界上最早论述铁模铸造法的科技文献之一。
李独立发明对数演算,提出组合恒等式中的李恒等式。1872年出版了《查数法》,这是中国最早的素数理论著作。
[编者]近代科技鸦片战争后,大量西方科学传入中国。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中国都在吸收西方的科学成果。民国初年中国科学社等民间学术团体成立后,中国科学技术开始更加系统地与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接轨。1928成立的中央研究院和1949成立的中国科学院都得到了政府的财政支持。
1963年,世界上首次成功获得合成胰岛素。
1964 10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
1999 165438+神舟一号于10月20日6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进行试验性航天飞行,第二天15时08分神舟一号飞船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2003年6月5日至10月5日发射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使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
2007年10月24日18: 05,嫦娥一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