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经历,郑怀贤

1897年10月15日,郑怀贤出生在安新县新安镇北新村一个贫农家里。郑怀贤小时候按照父母的意愿上了两年私塾。郑怀贤天资聪颖,对老师教的书念念不忘,颇受老师们的喜爱。只是后来因为交不起学费,无法继续学业。

1907正月十五,新安城里有一次“见面”,给了小时候的郑怀贤很大的震撼,从此改变了他人生的轨迹。当时因为白洋淀上芦苇很多,收割堆放的芦苇最怕火。一旦发生火灾,各家芦苇相连,就会“火烧营寨”。为此,这里的民俗是正月十五去火神庙祭拜火神。到今天下午,新安城的少林、五湖、龙灯、旱船、高跷等花会都出动了,不过叉会是第一个。舞叉的动作有很多种,包括“过红”,即叉从胸前滚到背后;穿裆,即叉手左腿抬起,叉从裆下穿过,右腿从下穿过;举叉,就是把叉抛向空中,玩叉的人翻一个筋斗,正好叉掉下来接住再玩...十一岁的郑怀贤看得入迷,忍不住跟着叉叉社看了一下午。第二天,他去叉子俱乐部学习打环叉。

13岁时,师从新安有“飞叉之王”之称的李学习飞叉,还学习了正骨、治伤之术,学习骨科8年。18岁的郑怀贤和李在卖鱼,玩叉子,卖治伤的药。这时他的打叉技术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涞水、易县的人都冲上前去买他的鱼看他打飞叉。

因为郑怀贤的灵巧和聪明,他被1918路过这里的著名武术大师魏长义所吸引。经李师傅同意,魏长义收他为徒。魏长义擅长戳他的脚,翻他的孩子。他在北方很有名气,经常四处游历,学习武术。就这样,郑怀贤跟着魏长义学习了三年。后来魏长义年纪大了,看到郑怀贤功夫出众,就把郑怀贤介绍给北京的好朋友魏金山,让郑怀贤向魏金山学习。因为郑怀贤不仅聪明,而且对师傅很孝顺,三年后就学会了魏金山的功夫。同时也学到了魏金山的正骨术。魏金山觉得郑怀贤很有天赋,就把郑怀贤推荐给当时中国最著名的武术家孙鲁堂,让郑怀贤在孙鲁堂学习。于是郑怀贤以孙鲁堂为师,继续习武学医。在孙鲁堂老师的悉心教导下,郑怀贤打下了扎实的太极、形意拳、八卦掌基础,并进一步提高了抓拳、飞叉、戳脚、翻身等技术,特别是获得了一些治疗骨伤效果明显的名贵方剂配制方法。在师傅的悉心教导下,他不仅在太极、形意、八卦、擒拿、飞叉等方面练就了一身完美的武功,还系统的提升了自己的医术。

1926年,郑怀贤三十岁,孔子说三十而立。于是孙禄堂对郑怀贤说:“你不要再跟着我了。你应该一个人出去流浪。”郑怀贤觉得自己没有学到老师孙鲁堂的武功,犹豫着要不要离开。孙鲁棠对郑怀贤说:“你去上海吧,周存在上海。想学拳击可以跟他学。”

1928年,郑南下上海,被孙鲁堂推荐到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武术。曾在上海中华体育总会、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西江体育师范学校担任武术教师。与此同时,我和师兄孙存周一起学习孙氏八卦拳。过了几年,郑怀贤的武功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实战方面。上海大亨杜很快就看中了他,并与他结婚,取名为。事实上,他成了杜的保镖。

郑怀贤是1936年赴柏林参加11奥运会的中国武术表演选手之一,总成绩第三。选拔赛排名第一的张文广和文景明都很佩服郑怀贤的徒手格斗技术,认为郑怀贤、摔跤手张文广、文景明、大枪、寇云星这几个一起去的选手实力都是第一。战前,蒋介石和宋美龄在南京行政院接见了他们,并合影留念。这次表演是中国武术第一次在世界体育大会上集体亮相。大获成功,它的飞叉是当时最轰动的节目之一。为国家赢得了荣誉,以至于在现场观战的纳粹头目希特勒都惊叹不已。

郑怀贤奥运会归来后名声大振,被当时的黄埔军校聘为武术教官,分17、20、21、22、23期培训黄埔军校学员。在武馆里,郑怀贤经常和他的师兄朱国福交流,互相学习。郑怀贤师从朱国福学习西洋拳和日本劈剑,朱国福师从郑怀贤学习八卦拳和擒拿。

抗日战争爆发后,郑怀贤被中央军事学院聘为教官,教授实战技术。这一时期,郑怀贤与朱国福、朱国桢、张应镇、张迎建、周剑南、李雅轩等组成了金兰。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学习。许和洪茂忠经常一起参加交流活动。其中郑怀贤无论是散手还是推手的胜率都是最高的,获得了众人的一致好评。因此,朱国桢、张迎建、周建南、洪茂忠等人都曾师从孙氏、太极拳、孙氏学习郑怀贤的八卦拳。后来,台湾省的孙氏和太极拳主要来自郑怀贤传下来的一条线。

65438-0944在郑怀贤成都体育学院任教(解放后50年代初成都体育学院改为西南体育学院,后改为成都体育学院。),以武术著称于中国西南的孙氏八卦拳。被同行誉为西南五省八卦拳第一人。郑怀贤的八卦拳,如动手、散手、快落、擒拿等,是西南武林中的武功绝技。郑怀贤一生最珍视的三大武功是孙氏的八卦拳、飞叉和擒拿。

郑怀贤在西南四十余年,以三绝闻名。特别是八卦拳控人术,是孙鲁堂先生独创的太极与八卦相结合的技术。郑怀贤得到了传记,用它来快速获利,轻松控制人。郑怀贤还擅长卸骨、构、抓、摔、戳脚、翻身,与八卦拳相结合。其实他的格斗技术很全面,格斗技超群。

1953作为西南队武术总教练,带队参加全国民族运动会。

从65438年到0956年,由于国家体育主管部门开展的反真功夫运动,武术的学习及其教学没有相应的环境。于是郑怀贤把研究重点转向了运动医疗。在时任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的关怀和指示下,经有关部门批准,郑怀贤于1958创办了成都体育学院附属医院,并亲自担任院长23年。1960年,郑怀贤创办运动保健科(1978更名为运动医学科)和运动医学研究室,任主任,亲自传授伤科正骨、推拿、用药经验,致力于伤科诊疗、中医、推拿的研究、教学和临床工作。几十年来,运动医学系和附属体育医院为体育系统和卫生系统培养了大批中医骨伤科和运动医学人才,遍布祖国各地。他们中的一些人漂洋过海,在外国推广中国医学技术,造福全人类。在他的带领下,成都体育学院逐步建立了以传统骨科为特色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国家级运动医学基地。

郑怀贤在中医骨伤科方面颇有建树,被称为“骨伤科大师”,疗效如神。比如治疗急性腰伤的病人,可以让进来的病人恢复,一会自己出去。再比如痛风,一种难治的疾病。经辨证治疗,采用加味舒活酒,外敷二妙散,内服三妙丸,患者恢复较快。1957年治疗贺龙元帅右手拇指伤,1964年治疗周恩来总理右手旧伤。

郑怀贤的《郑氏伤科》是建立在多年临床经验基础上的。郑氏正骨法12总结,举顶触按,再发端移旋挂。郑氏伤科推拿13法,摸、捏、捏、揉、揉、推、摇、抖、提、振、叩、按;原穴位按摩、推拿按压、揉捏八法:总结郑伤科经验55个穴位。

郑怀贤治伤,重功能,重筋治。指出骨骼是主干,关节是枢纽,肌肉是运动的。如果骨折和脱位不治愈,将治疗八个九难弯曲。重视综合治疗,强调外治法;重视医患结合,强调“心”的治疗;提倡医生苦练技术和手法,熟记解剖、方药等基本功。郑的新伤一号药、解酒、铁丸、三七粉、抗骨质增生丸、活骨一号膏、虎骨木瓜酒等方剂,以其独特的疗效,解除了数百万患者的痛苦。

郑怀贤人品高尚,鄙薄金钱名利,忠厚善良。武功高强,善于打抱不平,除暴安良,有燕赵英雄的风范;医术过硬,扶危济困,不愧为一代好医生。富人和穷人,官员和平民,他都是平等的。无论是上班时还是下班后,只要病人找到他,一定要亲切询问,仔细诊断,绝不敷衍。他还回信给远方来信求医的人,并送去外敷和内服的药方,使许多病人受益。郑怀贤的主要著作有《骨伤科》、《伤科诊疗》、《伤科推拿手法》、《运动伤科》、《实用中医》、《伤科方药》等。参与编写《中国中医大百科运动医学》、《中国中医伤科大百科》部分条目,并担任编委。* * * 1.3万字,获1.978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其中骨科学术价值较高,已被翻译成外文,在海外传播。

郑怀贤不仅为拓展传统武术的医疗功能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而且具有丰富的武术经验、勇于练习、通晓高卓、技艺高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武术风格,其特点是气势沉稳、力量深厚、身法敏捷、打法准确,一招制敌与游斗控制相结合。把触、闪、走、穿、落、抱的技巧发挥到很高的水平。在武术训练中,我也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独特的训练体系。他以孙氏的形意拳、八卦拳、太极三拳为骨架,将戳脚、翻身、八极拳、劈剑、大枪等技法融为一套训练体系。形成无中生有、刚柔相济、长短结合、动静结合的力量结构。郑怀贤以其高尚的武术修养,开拓和发展武术的医疗功能,铸造和探索武术训练体系,奠定了他作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武术艺术家之一的地位。

解放后,郑怀贤当选为第三届全国武术协会会长、成都体育医学院院长。他地位显赫,是现代武术的领军人物。1981年,因冠心病在成都去世,享年84岁。5438年6月至2003年2月,成都市体育医院划归四川省,更名为四川省骨科医院,同时命名为成都市体育医院、成都市运动创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