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大厦的历史与文化
专家观点:每栋房子都有老照片,历史文化气息浓厚。
青石路宽阔整洁,随处可见茂密的法国梧桐和雪松。几辆黄包车静静地停在一旁,穿着带扣大衣的服务员举着油纸伞...
记者一进颐和路公馆十二区,就仿佛“穿越”回了民国时代。工作人员介绍,现在纳入保护范围的义和路关公区,占地37.8万平方米,有225座民国建筑,包括使馆、名人故居等,共分为12区。现已装修完毕的颐和路公馆区12区,是集会展、休闲、旅游、度假、住宿、餐饮于一体的高尚街区。
目前,颐和路十二区已建成民国主题文化体验酒店,率先对外开放。该区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园舍26栋,曾居住过薛岳、、黄、张、熊斌等民国名人。有的被打造成精致的民国风格别墅、酒店和餐饮休闲设施。修旧如旧,最大程度还原“民国风格”是这里的一大特色。在其中一栋别墅里,记者看到门上的装饰条和屋顶的石膏线条都是原装的,地板和瓷砖也处理得很旧。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邹虎英教授:修缮改造老建筑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在国内并不多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豪宅里的历史文化氛围,比如每栋房子门墙上的主人文字介绍和老照片;房间里有主人的手迹、字画、与主人有关的书籍等等。我第一次看到陈布雷的书法和书法,他的技巧是非凡的。博物馆里的菜谱我也放不下。它们很漂亮,有光泽的宣纸和小书法,我要带回家收藏。[2]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陈子善教授:上海的思南公馆区,北京的颐和安奥,杭州的湖滨村,都很像南京颐和路,但南京颐和公馆更优雅。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陈昭:颐和路12区的设计非常大气,整体在还原民国建筑风格方面效果非常好。我们可以进一步努力还原细节和趣味。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琦:由于历史原因,这一带的民国建筑虽然没有被大规模破坏,但是被捆绑建设的现象非常严重,一些主体建筑已经被“经营”得面目全非。这次改造对整个伊河路地区起到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