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糖的起源

目前很多人认为日本和台湾省的红糖比我们中国的好,但归根结底,红糖和红糖是一回事。

中国的制糖方法传到日本的时候,不知道是因为教还是因为学。日本煮红糖的温度控制有偏差。日本人把红糖煮了很久,用浓缩糖浆制成的糖呈现出近乎黑色的外观。

但1000多年来,日本人一直接受这种熟糖,自然认为糖就应该这么黑,叫红糖,享受煮的时间长带来的糊香味。虽然这样做出来的糖在中国会被专业的糖厨唾骂,但是在日本还是很受欢迎的,因为中国台湾省很受日本文化的影响,然后传到了中国台湾省。其实最古老的煮糖方法还是以中国为主的!

关于红糖在中国的起源时间,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找到汉代(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的杨复(东汉南海县番禺人),书中有这样的描述:“(甘蔗)长得像竹子,切开吃是甜的,汁如瓤,故称糖。但根据零散的史料记载,这一时期的甘蔗汁在阳光下暴晒,变成粘稠的半固体状,不能称之为红糖,只能称之为红糖的雏形。中国正史中关于蔗糖的记载最早见于《新糖书:唐太宗(出使印度)使臣取糖煮糖法》。《本草纲目》中记载“凝如石碎如沙”,“此紫砂糖也”,就是我们传统的块状红糖。红糖应该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云南。据中医古籍对红糖的介绍,唐代新修订的《本草》中“甘蔗”一条下,是这样描述的:“...以法为糖,对人十分有益”;公元1596年,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砂糖“调脾疏肝”,“补血活血,化瘀排恶露”。

最后,中国的红糖文化属于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及其祖先创造的,是中华民族一代代传承发展的,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结晶!

传统的精髓不能丢,优秀的文化不能丢,优秀的传统要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