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河的故事的名字。
黄河落东海,万里涌心田。唐代诗人李白的这两首诗表达了我国人民对黄河的深厚感情。事实上,黄河从“世界屋脊”上的巴颜喀拉一直流到太平洋西岸的渤海湾。时而狂放不羁,泛滥成灾,被称为“恶龙”、“祸河”。但黄河洪水造成了千里旷野,在她暴烈的性格里有一颗慈母的心。中国人民世世代代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繁衍、劳动和奋斗,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所以人们也称黄河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汉代以前,没有“黄河”这样的名称。当时人们称黄河为“河”,用“川”字指代一般的河流。所以古书只说“河出昆仑”。黄河的名字最早出现在韩曙,是东汉的历史学家班固写的。但直到宋代,人们才普遍称之为“黄河”或简称“黄”。这大概是因为黄河含有大量泥沙,河水是黄色的,与其他河流不同。可见黄河含沙量大,早在汉代就被人们所认识。
为什么黄河含沙量特别高?这要从它的起源说起。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在山东省垦利、利津县之间汇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
当黄河穿越海拔4公里的青海高原。是一条小溪,水流缓慢,水流清澈,从青海高原流出。大通河、金水河、条河汇合后,水量大大增加。经过河套平原,到达内蒙古河口镇以下,黄河进入中游。这一段黄河流经山西、陕西两省之间的黄土高原谷地,水量剧增,激流滚滚,冲刷着沿途的黄土。再加上大小支流带入的大量泥沙,河水变得浑浊,成为举世闻名的“泥河”。水利工作者在河南省陕县测量时,平均每立方米河水含沙量达到37.6公斤,洪水期含沙量最高时为每立方米650公斤。黄河中上游到下游的泥沙总量平均每年654.38+0.6亿吨,含沙量实在惊人。
黄河从河南金梦下面进入下游,流经华北平原。由于下游地势低洼,流速缓慢,泥沙淤积量大,河床逐年淤积,有的河段高出河两岸农田三四米,有的地方甚至高出十几米,形成了“地上河”。这样,到了汛期,河水很容易决口、改道、泛滥。在历代反动阶级的统治下,黄河得不到治理,两千多年间发生了1500次决口,26次大改道。每次决口都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抗日战争时期1938国民党反动派采取不抵抗政策。为了逃命,他们疯狂地炸毁了郑州花园口黄河南堤,使黄河改道南下,造成豫东、皖北、苏北44个县被淹,89万人死亡,千里之外变成一片荒凉的“黄泛区”。只有解放后,黄河重新回到人民手中,才真正获得新生,开始改变其凶猛暴戾的性格,造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