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局抗日史

“童军”被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BIS)。其前身是蒋介石于1928 (1932)成立的“蓝衣社”。1934年4月,蒋介石将南昌行营调查部与蓝衣社特务机关合并,组建军委特务机关,戴笠(黄埔六号)任局长。1937年4月,蒋介石改组特务机关,加强对* * *制作者的情报收集,组建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由中央党部秘书长陈立夫任局长。“童军局”由两个部门组成,1部门负责党务调查(即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前身),徐恩曾(黄埔四期)任局长;第二位是特务机关,戴笠任局长。1938年9月,二师另设门户,升级为“国民政府军委调查统计局”,仍由戴笠负责,下设军事情报处、党政情报处、电信情报处、警备处、惩罚处、训练与反制处、特种与心理战处、特种技术研究与应用处。

BIS全盛时期约有102000名特工和各种准军事交警大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影响力渗透到党政、军事、教育、文化、警务各个层面。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BIS一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情报机构,也是最先进的电信破译技术。当时,中情局的前身美国战略情报局(OSS)刚刚起步。然而,童军的主要工作方向并不是对外保卫国家安全,而是对内镇压* * *和异己,这使得该组织退化为对内实施白色恐怖的特务机构。

抗日战争时期,童军的特工人员在抗日战争时期深入敌占区制造针对日军的恐怖活动,而BIS下属的各种“游击队总部”和“交警大队”则深入敌占区开展广泛的游击战,对打击日本侵略者和汉奸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破坏中国* * *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上,破坏抗日统一战线,削弱* * *产党的影响力,使其在抗日战争中不是一支可靠的打击敌人的力量,而往往成为内部的破坏者。有时,军政府的许多外围组织故意配合日本侵略者扼杀人民抗日力量,成为抗日统一战线的内讧。

1938年,日军占领上海后,为了稳定局势,有意吸引国内有影响力的上层人士组成所谓的“临时政府”。经过一番考虑,日本人选择了唐,他在民国初年担任总理。经过再三考虑,唐接受了日本人的邀请,晚上的节日也就不保了。蒋介石得知此事后,大怒,试图让BIS“断绝抗命”。

1938年,就在唐接受组织“政府”的邀请后三个月,潜入上海的BIS“沦陷区行动组”用斧头将其杀死。

随后,BIS又先后策划了尹汝耕(组织“华北自治政府”的大汉奸)、纪云卿(上海青帮“童”辈大哥、王伪76号后台老板)、汪精卫、周佛海等暗杀行动。这些行动虽然没有完全成功,但无疑有效地震慑了投敌者。1945年8月,日本裕仁天皇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发布投降诏书。时任国民党主席、国民政府主席、中国战区总司令的蒋中正比美国杜鲁门早4个小时知道这个消息,这完全是靠军事情报人员的兢兢业业和非凡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