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社会工作的发展史对大陆社工有哪些借鉴?
从欧美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社会工作和社会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相互继承、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思潮和科学理论的发展变化等。都在影响着社会工作和社会政策的变化:
1.在西方国家,社会政策已经持续发展了一百多年,同时发展了一种政策传承机制——社会工作。从国际经验来看,社会政策的执行主要是通过专业化、职业化的服务体系来实现的,即社会工作体系:政府有政府社工组成的政府社工体系,民间有社工团体和社区社工组成的民间社工体系,而后者是社工体系的骨干力量。社会工作以其基于人道主义的价值体系和基于科学帮助技能的方法为社会政策的实施提供充分的支持。
2.社会工作的发展轨迹明显受到环境的制约。总的来说,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社会思潮、科学理论的发展会直接影响社会政策的变化,从而导致其传承机制——社会工作的变化。当然,社会工作也有其寻求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积极尝试引入当时最流行的社会科学理论为己所用。这种将科学方法引入社会工作的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政策的发展。
3.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是其成功立足社会的必要条件。在社会工作的发展中,它首先寻求自己的专业地位,这种地位是在与社会政策不断互动的过程中,为解决社会问题做出了贡献之后获得的。专业地位被社会认可后,社会工作为使自己成为一个专业领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包括根据社会环境和社会政策的变化不断修正自己的目标和手段,用最新的社会科学历年和方法武装自己。专业地位的提升,无疑巩固了社会工作的专业地位。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就业、社会保障、福利服务、卫生服务、社区建设、社区管理、家庭婚姻、住房改革、教育改革等方面出台了许多社会政策,但这些政策在很多方面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在整个政策过程中,除了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制度执行上也经常出现问题。这是因为在中国政府的社会政策过程中,从政府行政到公共行动,缺乏一个专业的、职业化的传承机制来贯彻和执行社会政策。
就我国现状而言,目前社会政策的执行主要依靠政府的行政系统——劳动、民政、卫生、城建、教育等政府部门和准行政系统——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正是因为在政策过程中,政府与民众之间缺乏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中间层”,这个中间层本可以通过专业的方法和技巧,将政府的行政指令转化为公共行动。然而,现行的工作制度仅仅依靠这些行政和准行政部门的行政命令,这显然与公共行动脱节,与经济社会转型的发展趋势和进程不相适应。
中国的社会工作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更多的是作为一个专业在大学中发展,而没有发展成为一个在中国社会政策过程中贯彻和执行政策的专业职业服务体系。根据2001年度社会工作教育会议提供的数据,自1968+0980年代末社会工作专业恢复发展以来,已有数万名毕业生,但遗憾的是,这些毕业生中的大多数未能在社会政策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专业能力。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缺乏明确的、专业化的专业服务体系是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
同时,在国内社会政策的研究中,大部分研究关注的是政策法规和行政组织的问题,对于如何通过专业的职业服务体系来提高社会政策执行质量的研究可以说微乎其微。因此,在研究社会政策的同时,有必要结合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的国际经验,探讨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只有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发展起来,中国社会政策的执行才能有有效的传承机制,才能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有专门的书,可以耐心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