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蔡文姬》有哪些艺术成就?
1.经典反例:郭沫若明确表示,写《蔡文姬》的目的是为曹操平反。历史上的曹操是文武双全、功勋卓著的英雄。但到了宋代以后,由于封建正统观念的作用,曹操逐渐在文学作品中被刻画成一个篡汉叛臣、多疑狡诈的小人。这种形象定位通过小说《三国演义》和众多“三国戏”的传播而被广泛接受,但其在历史上原本的真实面目却被掩盖了。郭沫若作为历史学家、剧作家、诗人,以其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诗人、剧作家的才华,重塑一个正面的(“红脸”)的、基本符合历史真实的曹操形象,并非不可能。事实上,他写《蔡文姬》的目的是“为曹操伸冤”,正如他自己所说。他很想把一个杰出政治家的形象生动地呈现给观众。他努力了,但他成功了吗?答案是否定的,虽然在《蔡文姬》中,他写了自己“忧天下,乐天下”,写了自己文采出众,文风淳朴,待人接物,相当平民化,心胸宽广,会改正错误,写了自己不拘一格的用人之策和大力开展文化建设的治国之策。然而,这些内容大多是由其他人物(如董思、蔡文姬等)说出的。)在作品中,而曹操很少被置于全剧矛盾冲突的中心,通过自己的言行正面刻画。因此,曹在蔡剧中的形象基本上没有失去它的概念和苍白。作为一个艺术形象,他还没有站起来生活,起不到翻案的作用。
2.成功塑造了全新的蔡文姬形象。蔡文姬最成功的艺术形象是蔡文姬。她在战争中被匈奴俘虏,与左结婚十二年,育有一子一女。远离家乡,蔡文姬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无时无刻不在想家。曹操派使者把她赎到汉朝修史。左出于中匈关系的大义,允许她归属汉朝,但坚决不让她的两个孩子陪葬。我一方面渴望落叶归根,但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离开老公。蔡文姬撕心裂肺的情感痛苦可想而知。这部五幕剧将围绕蔡文姬在理智与情感之间的挣扎一步步展开。在特使董思的引导下,她终于跳出了狭隘的个人感情,着眼于天下民族和谐的大业,毅然回到了汉。回到汉朝后,曹操听信谣言,想在董思危急时刻加罪,不顾个人荣辱,披上头发,穿上脚丫子,向丞相进谏,救董思。到落幕时,一个重视友情、敢于担当、德才兼备的优秀女性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了观众的脑海里。
3.充满了浪漫的主观主义。郭沫若说:“蔡文姬就是我!”该剧继承了其历史剧的艺术风格——浪漫主义情感主义。全剧充满诗意,处处渗透着作家强烈的主观感受。尤其是蔡文姬的长诗《胡家十八拍》贯穿全曲,有效地渲染了抒情氛围,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抒情独白的运用也是郭沫若在历史剧上的代表作,比如屈原著名的灵魂解剖《雷电颂》。蔡文姬堪比第二幕,文熙跋涉千里回到故乡,在父亲墓前做了一段长长的抒情独白。他的情绪跌宕起伏,将人物内心难以言说的隐痛展现得淋漓尽致,全剧打着情绪的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