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发明了活字印刷?
毕升在这项技术普及之前就去世了。他的话被沈括的家人收集,他的事迹可以在沈括的《孟茜笔谈》中找到。活字印刷有很多优点,一物多用,重复使用,印刷速度快,省时省力,节省材料。比整版雕版更加经济便捷,是印刷技术史上质的飞跃,对后世乃至世界文明的印刷进步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毕升墓碑发现于1990湖北英山县。
活字印刷术简介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老的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而发明的。先做好单字的正文本倒文本模型,然后根据原稿选取单字,在字模盘中排好,上墨打印,打印后去掉字体,以便下次排版时再次使用。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中国北宋清朝毕升(1041年)发明的粘土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家,比德国的约翰内斯·古腾堡活字印刷术早400年左右。元代,王镇成功地创造了木制活字,发明了轮排字。明代中期,江苏南京、无锡、苏州等地广泛使用铜活字。
自汉代发明纸张以来,书写材料比过去使用的甲骨文、简牍、碑刻、帛书要轻便、经济得多,但抄写书籍仍然非常耗费人力,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西平时期(公元172-178)出现了抄拓片的方法。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它始于唐代的雕版印刷,在宋仁宗时代由毕升发展和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制作单字的正反字符图案,然后根据原稿选取单字,排列在字模盘中,上墨,印刷后再将字体去掉,以便下次排版时重复使用。
雕版印刷发明于唐代,在唐中后期得到广泛应用。中国宋代平民毕升发明了泥活字,德国人古腾堡最终发明了铅活字。铅活字印刷经济实用,促进了欧洲出版业的发展和欧洲的现代化,风靡全球。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过程
雕版印刷是将抄写整齐的手稿粘贴在有一定厚度的光滑木板上。薄薄的几乎透明的稿纸正面贴在木板上,字变得反身,笔画清晰可辨。篆刻家用刻刀把版面没有字迹的部分切掉,就成了凸字形,和碑上的铭文用凹字形完全不同。打印时,将墨水涂在凸起的字体上,然后用纸盖住,轻轻擦拭纸的背面,字迹就会留在纸上。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全盛时期。雕版印刷对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有明显的缺点:一是雕版印刷费时费力;二是不方便存放大量书籍;第三,纠正错别字不容易。
活字印刷
北宋平民发明家毕升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他于清朝(公元1041-1048)在宋仁宗制作了粘土活字,并进行了排版印刷,从而完成了印刷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
毕升的方法是这样的:用陶土做一个同样规格的坯,一端刻上反身字,字的高度与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高,然后用火硬化,成为一个单独的陶土活字。为了满足排版的需要,在同一个版本中重复出现时,通常会有几个甚至几十个常用词供使用。遇到生僻字,如果事先没有准备,可以配合系统使用。
为了方便挑词,把泥活字按韵放在木格里,贴上纸条表示。排版时,用一个带框的铁板做底座,在上面涂一层松节油、蜡、纸屑做成的药,然后把需要的粘土活字一个一个挑出来,排在框里。一帧填完就成了版,然后用火烤。当药稍微融化后,用平板把字压平,等药冷却凝固后,就成了版。印刷的时候,只要把墨水刷在盘子上,用纸盖好,再加点压力就可以了。为了连续印刷,使用两块铁板,一块用毛笔,一块用排字,两块板交替使用。印好后用火把烧一下,用手轻轻一摇,活字就能从铁板上掉下来,然后按韵放回原来的木盒里,下次再用。
毕升也试验过木活字印刷,但由于木质纹理不均匀,雕刻困难,木活字遇水后变形,难以与化学物质分离,毕升没有采用。毕升用泥活字印书的方法,如果只印两三本,就不容易了。如果印几百份、几千份,工作效率极其可观,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可以大大提高印刷速度和质量,比雕版印刷优越得多。
活字制版恰恰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提前准备好足够的单活字,就可以随时拼版,大大加快了制版时间。印刷完成后,活字可以拆卸,活字可以重复使用。而且活字比刻字占用空间小,容易存放和保管。这样,活字的优越性就显现出来了。
用活字印刷的想法由来已久。秦始皇统一全国度量衡,在陶器皿上加盖40字字母。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中国活字排版的开端,但他虽然发明了,却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古代印章对活字印刷也有一些启示。
古代凸版印刷
虽然现代的凸版印刷在设备和技术条件上是宋代毕升的活字印刷无法比拟的,但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完全一样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人类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中国的平民发明家毕升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然而,我们对毕升的生平事迹却一无所知。由于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的名著《孟茜笔谈》对此有完整的记载。但是除了少数西夏文字的佛经,推测是用活字印刷的,中原地区根本没有用活字印刷的中文印刷品!(1965年在浙江温州白象塔发现的出版物《佛说观武守佛经》,经鉴定为北宋傅园至崇宁(1100 ~ 1103)时期的活字本。这是毕升活字印刷技术最早的历史见证。矛盾)
各种类型的活字
毕升发明了泥活字,这是活字印刷术的开端。后来又发展出锡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其中木制活字对后世的影响之大,仅次于雕版。古代朝鲜曾经有铁活字。现代铅合金活字是德国人j·古腾堡在20世纪50年代发明的。
中国活字字体有四种:宋体、正楷、仿宋体和黑体。而且还有长扁变形,字体也有很多不同的风格,比如隶书,魏碑,美术。宋体,又称老宋体,工整清晰,易于识别,阅读效果好。是我国书、刊、报正文的基本用字,有粗、细等三四种,日本人称之为明体。正楷端庄方正,笔法和字迹相似。活字有几种不同的样式,应用比较广泛,小学课本和儿童读物用的比较多。仿宋是模仿宋代的正楷而设计的活字。横笔画粗细相近,横画略向右上倾斜,美观健康,赏心悦目。适用于书刊的正文、标题、插图和商品包装广告。有两种字体:方形和长形。黑体,视觉上横直笔画粗细一致,方正厚重。
黑色,又称方字体、等长字体,也不同于粗细字体,一般用于标题和关键句子。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活字包括朝鲜语、蒙古语、藏语、维吾尔语等,字体各不相同。外国活字,包括拉丁语、希腊语、俄语、日语、阿拉伯语、印地语、缅甸语、泰语等。,设计有多种字体。拉丁语中的活字字体种类最多。根据风格不同,可分为七大类:哥特式字体、罗马字体、普通加粗字体(又称等距字体)、方形装饰加粗字体(又称埃及字体)、斜体字体(又称意大利字体)、手写字体、艺术字体。每一类都有不同的风格,从十几个到几十个不等。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使用习惯。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0 165438+10月15《活字印刷术》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被列入2010年度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的雕版活字印刷于2010+01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包括那些其生存能力仍然受到社区或团体努力的威胁的文化遗产。为了将文化遗产列入名录,有必要承诺实施一项特别保护计划,并有可能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管理的一个基金获得财政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