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学步的历史故事

模仿他人从而失去自己的个性

战国时期,燕国守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特别好看,就不顾路途遥远,跑到邯郸去学当地人走路的姿势。结果他不但没学会邯郸人的走路姿势,还忘了自己原来的走路姿势,最后只好爬回去。

扩展数据1,意思是

一味的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技能,还会失去原有的技能。

2.步行桥

步行桥位于邯郸市沁河河畔,是古城南北的交通枢纽。沁河,原名牛首水,西出梓山,东穿邯郸,流入滏阳河。昔日河水荡漾,两岸柳树成荫,是赵都的一大景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曰:“洪湍既逝,映两江。”当时,人行桥是沁河上唯一的一座桥。它被称为“三把辅助锁匙”。

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建成七孔石拱桥,大券三孔,小券四孔。高8m,总长32m,甲板宽9m。两边有19栅栏板,板间竖立着18岗哨。柱子上雕刻着历史人物和狮子、猴子等精美动物的故事。

学步桥最初是一座木制浮桥。据《邯郸县志》记载,每逢秋水暴涨,沁河两岸近在咫尺,交通极为不便。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重修为石拱桥。“走桥”这个名字,是根据《庄子·秋水》中记载的“走在邯郸”这个典故而来的。

百度百科-邯郸学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