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2007年四川高考大纲

这里有/showinfo.asp吗?id=150

这些是:

[摘自大纲的考试范围和内容]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长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理解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理解原子团的定义。(2)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3)理解混合物和纯度、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5)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2.化学术语(1)记忆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2)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写出化学式(分子式),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3)掌握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化的表示方法。(4)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方程式。3.化学中常用的测量(1)理解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2)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摩尔质量(g mol-1+0),气体的摩尔体积(L mol-1+0)。了解量浓度(mol L-1)和Avon Gadereau常数。掌握物质的量与粒子数(原子、分子、离子等)的关系。)和气体体积(标准条件下)。4.化学反应与能量(1)掌握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2)了解氧化还原反应以及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掌握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可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量,平衡反应方程式。(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包括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的概念。对新能源发展的初步认识。5.解(1)理解解的含义。(2)了解溶液的组成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3)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的影响。(4)了解结晶、结晶水、晶体水合物、风化和潮解的概念。(5)了解胶体的概念、重要性质和应用。6.物质结构(1)了解原子的组成和同位素的概念。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2)以周期为1,2,3的元素为例,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组态规律。(3)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含义。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对氢键有初步的了解。(4)了解几种晶体类型(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及其性质。7.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精髓,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2)以第三周期为例,掌握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的渐变与同一周期内原子结构的关系;以IA族和ⅶ A族为例,可以掌握同一主族中元素性质渐变与原子结构的关系。8.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表达式,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力、催化剂等)的影响。)论反应速度。(2)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及其与反应速率的内在联系。(3)理解勒·查特莱原则的含义。了解浓度、温度、压力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4)以合成氨工业生产为例,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观点来理解工业生产的条件。9.电解质溶液(1)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2)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3)理解电解质电离平衡的概念。(4)了解水的电离和溶液PH值等概念。(5)了解强酸强碱中和滴定的原理。(6)了解盐水解的原理。了解盐溶液的酸碱性。(7)了解原电池的原理。对化学电源的初步认识。了解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及一般防腐方法。(8)了解电解原理。了解铜的电解精炼、镀铜和氯碱工业的反应原理。

化学实验

1.了解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3.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包括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4.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分离、纯化和鉴定常见物质(包括气态物质和无机离子)。5.掌握化学实验的记录方法,用化学知识设计一些基础实验(1)。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2)根据实验题的要求,设计或评价实验方案。(3)能够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和装置图。6.以上部分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

化学计量计算

1.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和分子式的确定。2.掌握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3.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4.掌握溶液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质量浓度)的计算。5.掌握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6.掌握有关物质溶解度的简单计算。7.掌握溶液PH值、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简单计算。8.掌握燃烧热的简单计算。9.上述化学计算的综合应用。

[摘自大纲的考试范围和内容]

2007年,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可分为I级和II级。我的意思是知道所列知识的内容和意义,并在相关问题中直接识别和运用。Ii是指要理解所列知识的确切含义及其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描述和解释,能够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过程中运用。以下仅为部分二级考点摘录:(1)质点的运动2。位移和距离;3.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速度和位移公式s=vt,s-t图,v-t图;4.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6.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公式v=v0+at,s=v0t+1/2at2,v2-v02=2as,v-t图;9.平抛运动;10.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和角速度,周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a=v2/r注:向心加速度的公式a = v2/r不需要。(2)力11。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物体变形和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力是矢量,是力的合成和分解;12.万有引力定律,重力,重心;13.变形和弹性,胡克定律;15.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定律。描述:1。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引力近似等于重力;2.不需要知道静摩擦系数。(3)牛顿定律16。牛顿第一定律,惯性;17.牛顿第二定律,圆周运动中的质量、向心力;18.牛顿第三定律;20.牛顿定律的应用;21.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限于圆形轨道);24.物体在合力作用下的平衡。(4)动量和机械能25。动量、冲量和动量定理;26.动量守恒定律;27.工作,权力;28.动能、功、函数变化的关系(动能定理);29.重力势能,重力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31.机械能守恒定律;32.动量知识和机械能知识的应用(包括碰撞、后坐力和火箭)。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仅限于一维情况。㈤振动和波浪34。弹簧振子、简谐振动、一般简谐振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简谐振动的位移-时间图像;35.单摆,在小振幅条件下,单摆是简谐运动,单摆周期公式;38.振动在中波、横波和纵波中的传播,横波的图像,波长、频率与波速的关系。(6)分子热运动、热和功、气体(所有考点均为I类要求)(7)电场55。库仑定律与真空中的电荷量:56.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点电荷场强、均匀电场、电场强度叠加;57.电势、电位差、电位、等势面;58.均匀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60.带电粒子在均匀电场中的运动:62.电容器的电容。注:带电粒子在均匀电场中运动的计算仅限于带电粒子进入电场时速度与场强平行或垂直的情况。(8)恒定电源64。无线电波、欧姆定律、电阻和电阻定律;67.电阻的串并联,串联电路的分压,并联电路的分流作用;68.电力和电力,串联和并联电路的配电;69.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端电压;70.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测量: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多功能表以及伏安表来测量电阻。(9)磁场。磁感应强度、磁感应线、地磁场;74.磁场对带电直导线的影响,安培力,左手定则;76.磁场对运动电荷的影响,洛伦兹力,带电粒子在均匀磁场中的运动;注:1。安培力的计算仅限于两种情况:直线与B平行或垂直;2.洛伦兹力的计算限于V平行或垂直于b的两种情况。(10)电磁感应78。电磁感应现象、磁通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惯性定律;79.导体切割磁感应线时的感应电动势,右手定律;注:1。导体切割磁感应线时感应电动势的计算仅限于L垂直于B和V的情况;2.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不要求判断内部电路中各点的电位。(11)交流电82。交流发电机及其产生正弦电流的原理,正弦电流的图像和三角函数表达式,最大和有效值,周期和频率;84.变压器的原理,电压比和电流比。注:只需要讨论单相理想变压器。(12)电磁场与电磁波(I类要求所有考点)(13)光的反射与折射90。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作图法;91.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率,光的全反射和临界角。(十四)光的波动性和特殊性99。光电效应,光子,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15)原子和原子核103。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光子的发射和吸收;108.核能,质量亏损,爱因斯坦质能方程。(16)单元制(所有考点均满足I类要求)(17)测量实验长度;研究匀速直线运动;探究弹性与弹簧伸长的关系;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研究平抛体的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用油膜法估算分子尺寸:通过描述在电场中的平面上画出等势线;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千分尺);画出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将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用电表探测黑匣子里的电器元件;练习使用示波器;传感器的简单应用;测量玻璃的折射率;用双缝干扰观光波长。注:1。要求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千分尺、天平、秒表、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2.要求知道实验中误差问题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知道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少偶然误差;能分析一些实验中误差的主要来源;不需要计算误差;3.要求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直接测量的结果会用有效数字表示,不要求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