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区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第一,贴大门,贴春联
新年伊始,第一件事就是贴门神和对联。除夕(或29日)家家户户上街买春联,有兴趣的还会铺纸泼墨闹春,装饰屋内外的门。
守门人,据说申屠和雷宇能捉鬼。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引用《黄帝书》说:古时候有雷宇两兄弟,住在独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每天早上,他们在这棵树下接鬼。如果有恶灵危害世界,把它绑起来喂老虎。后来,人们把申屠和雷宇的肖像画在两块红木板上,挂在门的两边,以辟邪。南朝梁宗谷《荆楚纪年》中记载,正月初一,“制桃板摸门称仙木,画二神贴门,左留申屠,右留雷宇,俗称门神。”然而,史书中记载的真正的守护者并不是申屠和雷宇,而是一位名叫成庆的古代勇士。班固写的《韩广传》中记载,广川王(曲兵)的庙门上画着古代武士成庆的画像,身穿短衣短裤,手持长剑。到了唐朝,门神的位置被秦的和取代。
《西游记》中的叙述更为详细:精河王与占卜师打赌,结果触犯了天条,理应受罚。玉帝任命魏徵为监工。泾河王恳求唐太宗饶命。唐太宗同意了,当龙被杀死时,他召见魏徵与他对战。没想到,魏徵在雨下打了个盹,灵魂升天,斩了龙王。龙王埋怨太宗食言,日夜在宫外哭求饶命。唐太宗告诉他的大臣们,将军秦包书愿意和尉迟敬德一起穿着制服站在门外。唐太宗同意了。那晚真的没什么。因为太宗不忍两位将军吃苦,就命技艺高超的画师丹青;画一张两位将军的画,贴在门上。后人纷纷效仿,于是这两位将军成了千家万户的守门人。在今天潮汕的一些旧式门楼的两扇大门上,我们还可以看到申屠、雷宇或两位骁勇善战的勇士,他们的形象似乎是一样的,但仔细观察,他们一人手持钢鞭,一人手持铁锏。尉迟敬德是执鞭者,秦琼是持权杖者。
门联也是由桃符发展而来的。最初,人们把申屠和雷宇画在红木板上,挂在两扇门上。后来画像改成了只写着的“门”。但门两边写了两个字,表达内容有限。人家觉得不满意,就在门两边多挂了两块红木板(后来改成了纸);写一对比较能充分体现意愿的词。据《宋史·蜀家史》记载,蜀后徐萌以学士为题,写了一首诗,自称不务正业:“新年余庆,甲节无。长春。”据说这是中国最早的春联。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下令家家贴春联,并改名为春联,都是用红纸写的。传说有一次,朱元璋亲自走访百姓,只有一家没有贴春联。一问,原来这家人是阉猪,不识字,于是我亲手为他写了一副对联:“双手劈开生死之路,一刀斩断是非之根。”由于历代的大力推广,春联已经成为中国民间文学艺术的一种特殊形式。潮汕人比较重视春联。买一副春联往往要花很长时间。
从各家各户贴的春联中,可以折射出不同的审美趣味和价值观。其中有许多体现了潮汕人勤劳、上进、团结、和谐的特点,如“和睦一家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勤产五谷,善管一家,富六畜”等等。潮汕最著名的对联是明代潮人才子林大钦所写的对联,上面写着“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意盎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传说林大钦早年在一所私立学校当老师。有一年,正月初一,董夫人生日,请先生写春联和生日联。我看见林大钦用笔蘸墨,不假思索地写下了这副对联。
在潮汕的春联中,单门上或山谷、神龛上,经常见到带着大桶的“春”字。“春”字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一楼巧妙运用“春”与“存在”的和谐,表达一年有余的美好愿望。这类似于北方人在婚宴上吃鱼,谐音“鱼”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吃团圆饭
家家户户的房子全部装扮一新后,除夕将至。于是,家庭主妇们忙着准备一年中最丰盛、最有意义的团圆饭。
团圆饭,顾名思义,就是过年的时候一家人聚在一起聚餐,连已故的祖先也不会忘记。所以每个家庭在做好团圆饭后,都要先“拜老公”(祭祖)。祭祀祖先时,要将代表祖先的香炉从神龛上取下,放在祭坛上,然后焚香祈祷,请祖先用餐。然后老少依次跪拜,充分展现了潮人的传统美德,谨慎到底,追求远方,一切美德孝顺为先。祭祀结束后,祭祖的食物被重新加热,大厅里摆好一张大桌子,全家人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这是每个家庭团聚的美好时刻。不管平时相隔多远,或者平时有多少磕磕碰碰,这个时候一家人都要谈笑风生,不能说伤心就伤心,不能说吵闹就吵闹。
晚饭后,家庭主妇们忙着收拾桌子,于是一场大扫除活动开始了。这一次,我们不用太在意打扫卫生,只是为了打扫卫生,不像年底那次,还得用松枝草扫。然后他在炉子里生了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祀上帝的供品——素食。
素菜种类很多,有芋头、红薯、大枣、花生、芋头、红薯等。素菜的所有材料都应该在中午准备好并晾干。炒素菜的时候,火好了就放铁锅,注入大量花生油。当油烧开后,将这些材料与粉浆混合放入锅中,它会在油锅中发出吱吱声和气泡。烹饪时,黄澄澄尤其诱人。这时候如果家里有客人,女主人会奉上一盘刚炒好的素菜,再泡上醇香的工夫茶,让你品尝美味的潮汕小吃。
第三,迎接财神,放鞭炮。
近年来一个流行的民间活动是在午夜祭拜财神。按说,腊月二十四神仙上天,人间神仙都上天“述职”。然而,人们宁愿相信财神仍然不忘造福世界,在春节来临之际将财富送向世界。所以这时候家家户户都要祭奠。于是,午夜钟声响起,鞭炮轰鸣,炊烟袅袅,仿佛祥云祥瑞,“财神到了”的喊声给这个午夜增添了不少热闹。很多书都详细介绍了鞭炮。它们最初是被人们用来避邪避祸的。《荆楚岁时年谱》记载:“正月初一亦三元之日,春秋为终日,鸡啼庭前放鞭炮,以除山之魔。”宗彝的书似乎继承了西汉《奇经·野经》中东方朔所说的:西山人多,身长一尺多,赤条条的,捉虾蟹,不怕人。晚上见人就停,黄昏烧虾蟹。等人不在,偷盐吃虾蟹。名曰山骚,其声自称。人在火上品尝竹子,爆发出来的时候都很害怕。让人感觉忽冷忽热。虽是人形变化,但也有鬼魅之类,今见于山中。东方朔提到的东西,即使有这种东西,也很可能只是一种动物。后人传播了错误的信息,所以鞭炮有避邪避灾的作用。但随着落后意识的逐渐淡化,潮汕人燃放鞭炮,很少含有驱邪的成分,只是给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随着现代文明的到来,很多大中小城市都开始在节日禁止燃放鞭炮。
第四,发压岁钱
发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长辈要给晚辈钱,能挣钱的也要给长辈寄钱。钱不能直接送去等一段时间,要装在盈利袋里或者用红纸包着。这就是俗称的“压腹压腰”,意思是从年初到年底,口袋里都会装满现实和财富。特别有意思的是,孩子睡觉的时候,他的父母会在他的肚子口袋里放一张大钞票,醒来后再拿回来。
五、拜年,送“好运”
拜年,又称“拜真”,是人们在第一天凌晨起床穿上新衣后做的第一件事。往往是晚辈先给长辈祝福,然后长辈再给他们期望。早饭后,他们每个人都给亲戚朋友拜年。潮汕谚语说“初一初二有拜年之意,初三初四无意拜年。”都说越早拜年,越能看出它的诚意。所以有的人起床后马上去给亲戚朋友拜年,回来后才吃饭。
无论人们带多少礼物,橘子(潮州橘子)都是不可或缺的。大橘取其谐音“大吉”,取多取少无所谓,但不能是奇数。拜年的人进了亲戚朋友的门,要看着不同的人,说不同的问候语。对老人说“新年快乐”和“长寿”。
比起南山,老人会露齿而笑;对于有工作的,说“工作顺利”“新的一年进步”,听的人会很愉悦;如果你是商务人士,你听到最多的就是“新年大赚”、“发财利市”;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孩子,最有希望。
希望没有什么比新的一年学习进步,成绩优异更好的了。给他们发这个问候,他们会对你很友好的。落座后,主人会泡著名的潮汕工夫茶招待客人。临走前,主人会在受礼人的礼物中留下两个橘子,然后拿出自己的橘子进行交换,以求给对方带来好运。
项。爱开玩笑的辛正出门拜年时,往往只在裤兜里放两个大揭。拜年后,他的裤兜里还剩下两个大橘子。所以善于调侃的人把年初的拜年称为“换橙运动”。
六、春延(选择礼盒)
春节期间,潮汕另一项颇具特色的民俗活动是“春”(春,一种带盖的竹制编织礼品篮,一般成双成对使用,故又称“春”)。
在新年那天,新娘的家人会给她出嫁的女儿送礼物。过去,这些礼物总是装在一对大春堆里,由已婚妇女的哥哥送来。姐夫到了,公婆会杀鸡杀鹅,热情款待。民间有句话叫“舅舅来了,捕食鸡”,这是习俗。姐夫送的礼物里,除了大橘子,肯定还有几十根甘蔗,大概是暗暗祝愿女儿生活更高的意思。礼物的丰富程度是由家庭经济状况决定的,但一般来说,新婚女儿要准备丰富的礼物,否则会被公婆看不起;那些结婚很久的,即使是当婆婆的,也没那么讲究。女儿家收到这些东西,分发给亲戚邻居,形成了潮汕春节习俗的一大特色。春节期间,鞭炮噼啪作响。除了拜年,还有很多老太太,提着花篮,红盘子,挨家挨户喊:“××阿姆,吃点东西(阿姨,点心来了)。”因为家家户户都有媳妇,家家户户都要出门。从这个习俗可以看出潮汕人亲近邻居的时尚。另外,如果家里有失散的兄弟,送的人按户分配。
但是,嫁出去的女儿这一天不能回娘家。第一次去父母家,普遍的想法是父母家不好。
七、家庭赌博
春节期间有许多娱乐活动,如游神、敲锣打鼓、标记旗帜和猜谜游戏。春节期间“赌博”的习俗值得一提。
春节,大家都有休息,口袋里有钱。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成群结队的人在赌博,更多的是“家庭赌场”。往往是一家人围着一桌,父母发财,其他人下注,赌的天翻地覆。但最后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欢乐充足,没有赌博时的紧张和担心。尤其是辛苦了一年,难得有机会玩一玩的家庭主妇,更愿意借此机会玩一玩。大多数家庭仅过一夜就停止赌博,但旧习俗不改。但有些人也可能对赌博感兴趣,如果真的去赌,会让“几家欢乐几家愁”。
今天,赌博是违法的,所以我们不能玩它。我们应该彻底改变这个坏习惯。
八、回娘家(日夜食)
正月初二、初三,出嫁的女儿回娘家,和丈夫、孩子一起拜年。女儿回娘家,必有一大包饼干糖果,由母亲分发给左邻右舍,如同过年的情景。如果家里有很多女儿,而这些女儿没有在同一天回来,那么我们就必须一次分享一个。礼物挺薄的,就四块饼干。但却体现了浓浓的亲情,真正的“礼轻情意重”,表达了姑娘对乡亲们的思念。女孩子回家,如果家里有外甥,姨妈又要出钱。虽然她在大年初一给了压岁钱,但这一次有了不同的意义。这种习俗被潮汕人称为“吃宵夜”。顾名思义,只是午饭,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九、欢迎上帝接受祝福
正月初四是“神”或“会神”的日子。原来,腊月二十四是“送神”日,所有的阴间神灵都要升天向玉帝报告工作,报告一年来阴间人间行为的善恶。正月初四,他回到下层世界继续督人,于是第四天家家户户迎神。拜神时,富人家要献上三样祭品——鸡、鱼、猪头。如果经济不允许,他们也可以免,但是一盘米饭,一盘红糖,缺一不可。因为献上一盘白米饭,意味着新的一年大丰收;一盘红糖,寓意生活的甜蜜。烧香仪式结束后,会燃放鞭炮,然后各路神仙各就各位。有趣的是,村里的庙字在所有神仙上天堂的日子里都不能忘记供奉。为什么神仙在天上都要献祭?因为神只是各种神的“领袖”,他们的男人还在“坚守岗位”!勤于礼拜的,懒于礼拜的,一一登记。
X.禁忌
因为正月是一年的开始,潮汕人往往将其视为新年吉凶的标志,所以新年期间有很多“禁忌”。语言方面,凡是“破”、“坏”、“无”、“死”、“光”、“鬼”、“杀”、“病”、“痛”、“穷”等不吉利的词,都是忌讳说的。还要避免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不中头奖”,预示着疾病和凶灾。所以,即使这一天孩子遇到了麻烦,也不要打,不要训斥,免得哭个没完。行为方面,端杯、端盘、端碗、端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碎。当你不小心打破它们时,取水只是一种形式。禁止扫地的习俗正逐渐被消除,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人往,地上有大量的纸屑和垃圾。不清洗真的很害人。所以从讲究卫生开始,很多年轻人对这些传统的禁忌习俗并不是很讲究。
这一天不允许债权人前来讨债,因为人们认为这一天对借贷双方都不吉利。也要避免从别人口袋里拿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把口袋掏出来,可能会导致一年被“掏空”的危险。
避免死人和葬礼,因为会给家庭带来厄运。同时,不要在这一天理发,因为人们总是在这一天把理发和葬礼联系在一起。这一天,甚至禁止杀生。杀戮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难。但是,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为了快速的食欲而毫无顾忌的去吃新鲜的食物。饮食方面,这一天严禁吃药。否则认为会导致常年生病,不断吃药。初一早餐不吃肉有几种方法:一种是这顿饭吃得快,作用等于一年;另一个比喻勤俭持家,不铺张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