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死病的起源
黑死病在1347年出现在西西里岛,并在随后的三年内席卷欧洲,开进北欧,甚至有可能到达冰岛和格陵兰岛。没有人知道有多少人死于这场瘟疫。后来的学者用不同的方法估算,当时欧洲的人口减少了25%到75%左右。挪威奥斯陆大学的一位历史学家说,1347年欧洲有8000万人,6年后变成了3000万。在接下来的300年里,黑死病多次爆发,可能导致多达2亿人死亡,直到1670之后——谢天谢地,它神秘消失了。
1894年,法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耶尔森发现了引发鼠疫的病原体,并将其命名为鼠疫耶尔森菌。此后,科学界普遍认为黑死病是鼠疫杆菌攻击淋巴腺引起的淋巴腺鼠疫。它可以直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主要传播途径是老鼠和跳蚤。
1998年,一个多国科学家团队在《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上发表报告,分析了CCR5-△32突变在人群中的发生频率,估计其可能出生于700年前(上下限为275年至1875年前),并提出很可能是黑死病/腺鼠疫促进了这种突变的传播。这个观点一开始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但是它有一个问题:鼠疫是由细菌引起的,而艾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被同一个基因变异阻断了。这种想法不容易接受。寻找证据的努力带来了致命的打击:2004年2月,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一位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报告了一项实验结果:实验鼠感染鼠疫杆菌后死亡一样快,无论其体内是否存在这种突变。
天平似乎向天空倾斜。1999年,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两位科学家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称他们的数学模型显示黑死病/腺鼠疫不可能将这种突变的频率提高到今天的水平,因为它是间歇性爆发的。虽然它能在短时间内杀死很多人,但300多年的年平均死亡率只有百分之几,不足以形成强大。相反,威胁欧洲2000年的天花可能对欧洲人的进化影响更大。天花的死亡率为30%,其受害者主要是尚未达到生育年龄的儿童。从自然选择的角度来看,杀一个孩子和杀一个老人,对基因选择的压力完全不同。
天花是一种病毒性疾病,与淋巴腺鼠疫相比,它更类似于艾滋病。而且美国和加拿大的科学家在1999年2月的《科学》杂志上报告说,天花病毒的一个远亲可以通过与HIV相同的途径侵入细胞,其中一个途径就是CCR5受体。这种病毒被称为粘液瘤病毒,它可以在兔子中引起类似艾滋病的症状。这意味着天花病毒也可能利用CCR5受体,从而加速CCR5-⑽32突变的传播。但这很难证明,因为天花已经被根除了,世界上只剩下两个天花病毒样本,分别在美国和俄罗斯被严密看管,基本不可能拿出来做实验。也许可以通过DNA重组技术将天花病毒的一些片段拼凑起来,看看它们是否会与CCR5受体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