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为什么叫“京族”?

20世纪50年代初,京族曾被称为“越族”,屋头、内新、许巍三岛分别建立了越族自治乡。1958年5月东兴自治县成立时(1978年2月25日更名为防城自治县,现更名为防城港市,升格为地级),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命名为“根据本民族的历史、语言、文化特点、生活习俗和本民族的意愿,

京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追根溯源,她的祖先秦汉时属南越国,后属交趾郡,与骆越有一定的血缘关系。就今天生活在中国的京族而言,他们的祖先是在16世纪初从越南北部的涂山(今海防市附近)开始迁徙的,历史不到500年。

1951年,中央代表团联络组对京族地区进行了深入调查访问,并撰写了《防城二区屋头、鸡尾、山新越族调查》,其中写道:“据老一辈传说,越人(即京族——首领)最初居住在越南桃山(即土山——首领)。后来,刘和阮回到桃山,邀请李和李一起下海。从此后代繁衍,人数如此之多。”

1953年,中南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广西民族事务委员会对京族社会历史进行了联合调查,记录的材料更为详细:在梧头、、等地,京族共有25个姓氏,所有姓氏均被群众公认为刘、阮最早迁入。

1958年广东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队(当时防城划归广东)的调查材料也说,防城京族有30个姓氏,其中刘最多,占20%,其次是阮、黄、吴、苏、吴,占41%,刘、阮第一姓为65438。各种姓氏的京族从土山、清华、依安、华丰、瑞西、芒街、万竹、角白等地迁来。

1953年中南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广西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调查时,在“三岛”发掘出一批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中提到的年代与上述口口相传材料中提到的搬家时间大体一致。

说明京族先民迁居中国防城定居,始于16世纪初约1511年,之后陆续迁居。

京族之所以在16世纪初开始向中国迁移,可能与当时越南战乱频仍、社会动荡,后沦为法帝国主义殖民地,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有密切关系。

据有关史料记载,在“洪顺”(1509-1515)前后的几十年间,越南封建王朝为争夺皇位,相互争斗,纷纷乱入,败于* * *,导致社会长期混乱,人民挨饿,农民起义。1527年后,越南先后进入“南北朝”、“李皇郑主”、“郑阮分治”、“西山农民起义”等战乱时期。

此外,法国殖民势力大规模入侵,直至1883,迫使越南承认其为保护国。1885年,他们迫使中国清朝* *放弃对越南(当时称“安南”)的保护,承认其为越南的保护国。

这样,越南成了法帝国主义的殖民地,越南各族人民陷入了更加痛苦的深渊。至于这个位于北部湾畔的中国荒岛,自然被一些饱经战乱的京族人视为避难和生活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