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岩的人文历史
站在日光岩的山门,我看到一块40多米高的巨石,矗立在空中。巨岩的悬崖上,有许世英题写的“天风海涛”四字横书1915;右边还有两行碑文“鼓浪洞”,为明代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江苏丹阳丁一中所撰。这是阳光岩上最早的铭文。左边是《庐江一号》,作者林澄,福建长乐人,清道光年间所作。两者接近,笔迹相同,林诚的签名特别大。参观者经常误以为这两部作品都是林澄写的。事实上,后者比前者晚刻了200多年。以上三处摩崖石刻可以说是孙光岩风光的生动概括,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阳光摇滚的第一幕。进入山门,便是日光岩寺,重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日光岩寺是一个覆盖着巨大岩石的洞穴,被称为“阿瓦”。由于清晨的太阳从厦门五老峰冉冉升起,该寺首先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中,因此得名。后来,日光寺改名为“莲花寺”。这是改名时,尼姑建于明郑德时期。
从莲花寺上去,有“九夏寒”和“庐江龙洞”两个碑刻,都在石巷旁,石巷由两块高耸的岩石组成。因为有高大树木的遮挡,这里常年潮湿,夏天的微风轻轻吹来,让人感到一丝凉意。
从石头巷出来,就是龙头村舍。这是郑成功在此山驻军时留下的寨门。我国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有诗云:“指挥天风镇浪,云若高,虫沙猿鹤有时尽,义不洗身。”寨门右侧有一座“万载亭”,“万载亭”下有一块巨石。上端平坦,高15米,宽6米。它朝北,与厦门隔江相望。巨石下方镌刻“渤海熊峰”字样,苍劲有力,右上方为“郑燕平水上作业平台旧址”字样;另一个石刻是郑成功的五行诗:“礼乐靠冠,文章为孔孟。南山开命域,东海酿云。”这是郑成功写的草书,后人刻于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