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第一,组织历史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

历史课外活动不同于常规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由老师或同学自己组织,形式灵活不拘一格。在课外活动课上,学生的天真天性得以回归,氛围轻松,让学生说、练、动脑,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可结合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纪念活动举办故事会,让学生在同学面前生动展示英雄故事和爱国壮举;可以举办“乡土史”讲座,讲述家乡的历史变迁,将爱国与爱家结合起来;可以举办历史知识竞赛,寓知识于娱乐;可以举办历史辩论赛,比如我们学校最近举办了“项羽自杀——英雄?”懦夫?“辩论赛反响热烈,让师生大开眼界。

历史课外活动课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创造力和发散思维、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毫无疑问,历史教育对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党和国家一再强调历史的重要性,这对我们历史教师是一种鞭策。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知兴趣。要充分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请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二,利用直观教学创设历史情境

历史的特征之一就是过去。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大多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学生很难了解远离现实的历史,尤其是初中生。创设历史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般感知历史,仿佛看到了人,听到了声音。

学生的学习往往来源于兴趣,兴趣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历史的形象。创设历史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利用直观教具、照片、文物、投影、视频等。,或者通过学生模拟教具、角色扮演、戏剧表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历史。但需要注意的是,创设情境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教学方法,切忌以主人自居。通过历史的再现,让学生加深对历史的理解,达到思想素质教育的目的。直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的学习中接受思想教育。第三,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激发学习热情

如果只是把过去的知识传授给他们,学生是不会喜欢的。在历史教学中适当穿插生活中的时事和时尚,使历史课也具有现代气息。我把这种教学方法命名为“现实参与法”,即在教学中对比分析相关现实事例,从而达到了解历史、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让历史“活”起来,对于学生来说,历史不再是遥不可及、枯燥无味的过去。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握时代的脉搏,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入历史课堂。

当然不是让老师东拉西扯,信口开河,胡说八道,而是要把历史和现实逻辑地结合起来。可以结合当前的重大事件来讲。比如在讲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讲到有人要重建圆明园,启发学生思考:要不要重建?一些人要求重建反映了什么问题?同学们立刻反对,于是我总结道:被烧毁的圆明园是近代中国屈辱的见证,时刻警示我们不要忘记国耻,要关心民族的前途命运。历史与现实如此接近,如果历史进入学生,学生还会对历史陌生吗?第三,教学艺术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

教师是引导学生走进知识殿堂的“导游”,是学生学习情绪的发起者,是感染学生情绪的调节者。所以,老师的教学艺术越高,学生就越容易融入知识的海洋。

有的老师思想上不重视初中历史,没有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深度。课堂上没有激昂抑扬顿挫的语言,没有生动的讲解。他们只是把时间、地点、人物一一列给学生。有的老师不注重教学的基础练习,说话干巴巴的,语无伦次,普通话说的不标准,神情木讷。就这样,老师很迷茫,学生也很迷茫。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看不见摸不着。教师要像导游、演员、指挥一样,用自己丰富多彩的故事、丰富的阅历、多样的肢体语言,把学生带入刚刚的参观,让学生在历史的长河中浏览无尽的风景,体会到“无尽的风景处于险峰”。教学艺术贯穿于整个课堂,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如何让学生从尊师重道到热爱“科”而不热爱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