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远县文化

安源文化底蕴深厚。明代大学士安远县令宋濂之前,开创了一代代流传下来的儒雅、干净、自信、勤学、好客的优良传统。安源九龙掌是赣南采茶戏的发源地。明代中期,安源茶农在茶叶生产和贸易过程中,创作了集歌舞为一体的采茶花灯。清代中后期,逐渐发展成为赣南采茶戏,在赣南及周边省市广为流传。1979赣南采茶戏拍摄成彩色话剧电影《茶童戏子》。传统剧目《姐姐》、《补鞋》、《吊拐》、《老少配》经久不衰,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历史遗产。21世纪初,安远县的采茶文化迎来了繁荣的春天,先后编创了采茶扇舞、采茶健身操等采茶文化产品。

对联文化丰富的浦东,中国第五位、江西省首个“中国楹联之乡”的安源,处处洋溢着浓浓的韵致,构筑着安源中华文化的家园;流传于安源南部的南翔大堂乐,是一种在婚丧嫁娶时演奏的失传佛教音乐。快乐是欢快的,明亮的,悠扬的,悲伤是忧伤的,忧伤的,悲伤的。拥有200多年历史的吴洁瑞隆,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祝愿。始建于北宋绍圣四年的武威寺塔,六面九层,高62米,高耸入云,见证了安源佛教文化的繁荣。郭氏汾阳堂古朴、宏伟、厚重。是安源一座具有秦汉建筑风格的古建筑。永镇走廊的瓦桥凝聚了安源先民卓越的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东升围、丹林围、横屿围等一批客家古围屋,体现了客家建筑的独特风貌,被称为汉代吴堡的活化石。该县尊三圩革命遗址是土地革命时期唯一利用客家围屋作为战场防御工事的历史遗迹。红色的土地处处显示着安源人勤劳、勇敢、智慧、自信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