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的有“挖心不如动手”的说法吗?

比干挖心,发生在殷商时期。比根和纣王是中心人物。比干从小聪明好学,20岁辅佐狄逸,身居高位为师。

比根竭力辅佐纣王,多次因纣王在位期间放荡不羁、疏于政事而向其提出抗议,并痛斥纣王杀皇后、惩大臣,矛头直指纣王暴政。纣王感到理亏,无言以对。比根列举了纣王的所有罪名,导致纣王勃然大怒,最后用挖他心脏的惩罚杀死了他。

延资比干,子姓,墨夷(今卫辉市北)人。生于殷(公元前1092年)帝邑丙子七祭,卒于公元前1029年。他一生忠君爱国,主张“民以明道,士以道为旨”。他是商朝贵族泰鼎的儿子,名叫甘。比根从小就聪明好学。20岁时辅佐狄懿任高姓,并得到帝辛的辅佐。

从政40余年,主张减免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提倡冶铸,富民强兵。商朝末年,帝辛纣王暴虐荒淫,苛捐杂税。毕赣叹曰:“主不谏则不忠,畏死则不勇。若不谏,则死而忠之。”于是我去摘星楼抗议了三天。问他为什么要靠自己,毕赣说:“我靠仁义,所以我靠自己。”

他生气地说:“我听说圣人有七个头脑和各种各样的信仰。”然后他杀了比根,解剖了他的心脏,享年63岁。比干夫人的妻子桂三月刚怀孕,怕有大祸临头。她逃出,在长林石室生下一个男孩,名叫全(林氏的祖先)。比干是林的祖先。现在,林的后人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比干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