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为什么被称为三都之地?

重庆曾经是古巴基斯坦的首都,也是大夏农民革命政权的首都。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国民政府的首都,所以被称为“三都之地”。

1,巴基斯坦古都:

巴基斯坦形成于公元前11世纪西周早期,灭亡于公元前316年战国中期,距今约800年历史。

先秦时期,巴基斯坦位于中原西南、嘉陵江中上游,建都江州,也就是现在的重庆市渝中区。

始于先夏时期,夏初加入夏朝,成为诸侯国之一。周武王立功时,为分封国。因为首领是巴子,所以被称为巴子国,简称巴国。

据考古发掘,巴基斯坦(包括今重庆、四川东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贵州北部)的史前文化起源于2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其代表古人类为“巫山人”。

2.大夏的首府: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军明于震率军西进,从三峡进入巴基斯坦,占领重庆,随后击败四川元朝官军,基本平定了巴蜀。

1363年,明于震称帝,定都重庆,国号“大夏”。

所辖地域涵盖重庆、四川、陕南、湖南西部、贵州北部、云南北部等地。1366年,明于震病逝,其子旌鸣年纪轻轻就继承了王位。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出兵攻打大夏,但夏冰大败,旌鸣投降,夏吴、渝、川、黔等地。

明·于震死后,葬于重庆市江北区上横街,取名“凌锐”。1982年3月底,在江北上横街重庆织布厂工地发现明墓“凌锐”。

石坑墓东西长5.4米,南北宽3.5米,深2.2-3.3米,墓内有一座矿物石墓碑。墓碑左右两侧刻有盘龙,碑名为“弓玄之碑”。* * *铭文24行,1004字。

在发掘过程中,除了明于震的棺材外,还出土了几件金杯、银锭和丝织品。

3、国民政府的资本:

从1937抗日战争开始,国民政府于1937+01迁都重庆,即重庆国民政府。抗日战争结束后,重庆临时国民政府于5月5日1946发布“归还首都令”,宣布于5月5日“归还首都”。

国民政府作为首都的旧址位于渝中区人民路232号原市政府办公楼内。抗战时期,中华民国的国家元首是“国民政府主席”,不是总统。

1937 165438+10月9日,重庆市政府工务部门奉命将雪田湾重庆高级职业中学改造为国民政府办公楼。三天后,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一行抵达重庆。2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布在此办公。

1979年,首都国民政府旧址主楼被拆除,改建为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楼。遗址内只保留了一楼和一楼两栋砖木结构建筑的原貌。2010年4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楼及抗日国民政府所有残存建筑遗址被拆除。

行政院(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位于中山四路36号重庆市委大院,原为法国天主教堂,抗日战争时期为国民政府行政院,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官邸梅灵楼也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