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如何合理使用课件

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作用和优势是有目共睹的。将其应用于历史教学,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然而,如何充分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和优势,避免其缺点,优化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现教学优化,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

一、教育原则

这是从编写多媒体课件的角度要求的。“编写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教给学生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课件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在编写的过程中,首先要想到要编写的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必须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所以编写的教学课件要有助于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同时要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课件的制作离不开用户现有知识库的接受能力。信息的内容和容量很难确定,必须通过努力才能掌握;在结构安排上,要符合教学原则和学习规律,学生容易接受。

第二,科学原理

从课件编写和使用的角度来看,需要这个原则。在编写时,课件应正确反映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并能以科学的方式表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选取的素材要典型真实。2.书面表达要正确,符合科学事实,叙述要准确。事例和逻辑推理能深刻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3.图片、图表、动画、特效的使用要体现科学规律。

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高效、合理的原则。充分发挥其功能,应该是:1,根据教育教学需要优化组合,处理好内容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老师仔细比较,仔细筛选内容,达到最佳组合。随意搭配,随意使用,会干扰学生视听,扰乱学生思维,破坏教学秩序。2.在教学设计中选择最佳动作点,处理好历史课教学内容与多媒体切入的关系。在课堂上,我们并不总是得到好的结果,有一个把握时机和寻找切点的问题。只有教学内容和多媒体达到最佳的对接和切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适用性原则

在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选择并不是越先进越好,而是要符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原则。在课件的教学内容上,要注意选择,需要的就用,不需要的就不用。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目标,收集不同的素材,制作成不同内容的课件。不能只考虑技术原因,把与内容无关的背景图片、声音、图像强行塞进课件。在注重课件生动性的同时,还要考虑其知识性和适用性,把学生感兴趣的、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的相关感性材料放在屏幕上,这样才适合历史教学课堂。

另外,还要提高教师的素质,让他们制作适合自己教学内容的课件。虽然教师自己制作课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计算机专业人员制作的课件也会增加教学成本,不可能适用于任何一个教师的教学和多层次的学生对象。相比之下,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适合教学的课件。课件的制作和选择应遵循适用性原则。

第四,交互性原则

现在的多媒体教室多为大教室,讲台上的师生距离很大,削弱了教师的亲和力,而有的老师大部分时间都在盯着电脑屏幕,甚至坐在电脑桌后面,让学生感到冰冷、陌生,缺乏人情味。没有情感交流,就不会有知识交流。课堂要构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和沟通模式。多媒体课件使用不当,很容易成为课堂交流的障碍。因此,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应用应遵循交互性原则,实现人机之间的“友好”对话。其互动性体现在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更好的条件,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在于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何吸引学生参与。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时做出相应的反馈,所展示的知识应该是可控的,而不是教材的电子化移动。课件要反映和支持学生的思想和观点,不能简单描述,只表达教师的意志,不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规律,实行单向教学。比如适当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自学或者解决一些疑难问题。

同时,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要走下讲台,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有趣的讲解,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感染,及时切入课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从而达到人机直接交流、良好“友好”对话的人际互动效果。

五、效率原则

在编写教学课件时,要考虑经济效益,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也就是说,要力争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资金和时间制作出大量优秀的教学课件。即根据周密的计划,合理调配人力、使用材料、计算经费、安排时间,特别注意节约时间,制作出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学课件。

另外,制作出来的多媒体课件必须经过教学实践的反复证明,相比传统教育手段能明显提高效率,值得保留、肯定和拓展。因此,在实践中,不能片面追求课件的现代化、多样化而忽视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课件的光彩,同时也要注重课件的知识性和高效性,遵循教学规律,正确处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的关系,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从而更好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