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个有点难的问题,求一篇关于斗门古街的说明文章,500字,急!100积分奖励

斗门古街

地点:斗门区斗门镇斗门市场东侧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全天

简介:

关于古街

别名“民国一条街”

斗门古街主要是指南北约500米的主干道和东西约200米的次干道形成的近似“T”字形的街道。古街建于清代,但被改建为今天大家都能看到的中西合璧的骑楼建筑,其鼎盛时期在民国时期。因此,一些文史工作者也称之为“民国一条街”。

斗门古街,主体建筑中西合璧的独特骑楼,在斗门的建筑中鹤立鸡群。店铺大门基本高度统一,规格相似,外墙和走廊的天花板上雕刻着花朵、几何图形等砖块。中西合璧的斗门古街,依稀可以看出它作为一条商业街的特色和昔日的繁华。

关于斗门

地形如“水桶”因此而得名。

斗门镇位于珠海和新会交界处,故名“斗门”。据史料记载,斗门镇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从北宋(公元960年)一直到元朝,历代都是行政机关所在地。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定名为象山潮属乡(潮居);明洪武十四年(1381),改为黄粮渡;光绪六年(1880),改为黄亮镇;宣彤二年(1910),改为象山县第八区;宣彤三年(1911),斗门市场更名;民国九年(1920),改为黄亮区;1959变更为斗门公社;1986更名为斗门镇。

德水路便利

市场时期的商人摩肩接踵

从清代中期开始,斗门就有水路客船往来于江门、石齐乃至澳门,商人之间的交流也很多。江门、新会等外商,当地华侨和外国传教士看中了斗门土城,纷纷来此经商、办教堂,从而逐渐加速了斗门的商业和中西文化的交流,并逐渐在主干道和尔玛依娜路上修建起平房式的店铺。“当时的街道是石板街,宽约4米,长约300米。”斗门镇82岁的“老斗门”梁先生告诉记者,虽然以前街上都是平房、瓦房,但集市期间各地前来做生意的人群摩肩接踵,茶馆、饭店生意兴隆,车水马龙,熙熙攘攘。“贾坐的有店铺,有摊贩,作坊里有手工艺品。

没错,江湖上到处都是跑来跑去的英雄,城市里也有一大堆不择手段的人。"

民国一把火

几乎所有的商店都被烧毁了

民国初年,斗门市场发生过一次火灾。除了金山庄这个“胜兰”之外,其他店铺都被烧毁了,不久之后,店铺就建在了陆地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许多华侨带着血汗钱回国结婚买房,一些华侨及其亲属投资斗门市场,使斗门市场的商业和贸易又迅速发展起来。据南门村村长赵承华先生掌握的资料,1920年(民国九年)南门村金山村开村,后有南门村谢场赵、赵化龙、八甲村大场罗连耀、永同昌、小壕涌村匡。收集海外华人资产

加拿大牧师协调建设

1928(民国17年),原有市场狭窄的街道和小商店无法满足商业和贸易的需要。时任八区区长的欧以豪提议成立“斗门市场建设委员会”,由各乡镇派员协调各方利益,与各路商家合作,拓宽街道,改建店铺。这个建议得到了各个乡镇的响应,同时采取了中西合璧的建筑模式进行拆迁扩建。

因此,斗门市场重建的规划设计方案由当时在斗门市场传教的牧师、加拿大建筑工程师加里·魏等人协调。五年后,斗门市场建委聚集华侨和地方财力,在黄粮渡土城东北,即斗门市场南北主干道和东西二路,修建了中西合壁的骑楼建筑群,形成了当时繁华的丁字商业街。拱廊有两层,也有三四层。有的店铺装修的人住在前面的铺位和仓库,有的人住在下铺和仓库。

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