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见99岁革命向导“小男孩”,放弃志愿。

“是她,终于知道她的下落了!我没想到她还活着。她是我这辈子最尊敬的人!我这辈子见过她三次!”8月24日,本报刊发《新四军99岁老兵重返战斗点》一文。89岁的翁青老人看了报道后,非常激动,晚上连觉都没睡好。昨天,在记者面前,他一直喃喃自语。

翁青提到的这个人,就是本报报道中的主角杨平。1940年7月,新四军东进解放黄桥,杨萍从新四军转业到地方工作,担任三师泰兴县四区妇女科长,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动员青年参军。正是在这里,她带领翁青走上了革命道路。

70多年很难忘记。

没想到又在晚报上看到“大姐”了。

1940年,日军占领黄桥镇。杨平任第三师泰兴县区委书记,领导四区抗日斗争。区域游击战争被分割,进行游击战争;组织民运工作队宣传组;成立队伍,消灭汉奸;找关系,立足;发展地方武装,组织自卫队和骨干队伍;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后来杨平短期担任过二、三区区委书记。后来去了泰兴县委宣传部工作。6月,1942,11,任第三区委巡视组组长。

这个区委书记有些特别。她端庄美丽,但也落落大方。她也是大城市的扬州姑娘,人民群众喜欢听她开会动员。有一次,在泰兴县横垛乡会场黑压压的人群中,有一个13岁的男孩,被这位漂亮的大姐的口才和姿态迷住并深深感动,暗暗下定决心:以后我要像她一样成为一名新四军的战士。

就是在那次会议之后,他开始参加革命。1943年7月加入中国。

这个小男孩就是翁青,他永远忘不了那一年的相遇。前几天住院的时候,我也和一个扬州的病人聊过这个。“我想在扬州见见这位大姐。”病人说:“快100岁的人,一点头绪都没有。这辈子恐怕很难见到他们了!”翁青听后无限悲伤。

没想到,几天后,他看到《扬州晚报》刊登的一篇报道,说杨平正在重返他的战斗旧地。

我以前只看过三次

自从被敌人包围转移后就没见过面了。

翁青说,这辈子,他一* * *,就遇到了杨萍三次。第二次是这样的:

泰兴县横垛乡有一条大河叫刁王河。河的左岸是游击区,右岸是傀儡区。一天,敌人突然来了,阳平区的干部急忙撤退。不习惯水的杨平只好跳入河中准备过河,但没游多远就被淹没在水中。不远处的翁青父亲赶过来跳进河里,把已经喝够了水的杨萍拖上岸,让她脸朝下,把口鼻里的水和污泥吐了出来。杨平花了很长时间才恢复过来。用了一点力气,杨萍动作很快。翁青目睹这一幕时,非常自豪父亲救了区委书记杨平的命。

第三次见杨平,是杨平带领民运队伍在东关多庄开会,刚参加革命的翁青也参加了。扫界回来的姜多伪军听说* * *在开会,立即包围了会场。杨平正在主持会议。她听说敌人来了,就冷静地安排大家分散转移。区农工会主任王儒林是上海派来的地下党员。他急中生智,扮成瞎子,让翁青帮他冲出敌人的包围圈。但是杨萍去哪里了呢?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见过他。

回到战斗的老地方

本报报道了一个“小男孩”的愿望

后来,翁青在战斗中逐渐成长起来。曾任泰兴七区四区党委书记,退休前任泰兴市建设局党委书记。几十年来,他始终没有忘记他的姐姐杨萍是他的革命领袖,而“只知道他是扬州人”,却始终不知道他在哪里。我不知道这个故事他给老婆孩子讲了多少遍,但没有人能帮他结束这个心愿。

没想到,暮年的翁青在扬州晚报上看到了杨萍的确切消息,十分欣慰。

据了解,现已近百岁的杨平被多种疾病困扰,尤其是严重的脊柱疾病,身体已经弯曲近90度。今年6月,杨平来到高邮县抗日民主的发源地——临泽镇小格庄。当年,杨萍在临泽这片红色的热土上留下了足迹。虽然她病了,但这些都没有阻挡她对党的热爱和忠诚,也没有影响她对第二故乡临泽的向往和怀念。

“我终于再次踏上了我的家乡临泽的土地。”这是杨平从他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发来的肺腑之言。在该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的陪同下,杨平一行先后参观了鹿心城担行、陆家竹厂、方德龙茶叶店、韩家灶房、寿松巷、老街等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