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洛霍夫的生活是怎样的?
角色的生活
母亲1905年5月24日出生于克鲁格林村(今罗斯托夫州的维申斯克区),在地主家做女仆,直到结婚。父亲是一名哥萨克下级军官;继父是平民知识分子“洋人”。他年轻时当过雇员,后来当过店员和磨坊经理。十月革命后,他在苏维埃政权下的粮食部门当办事员。他在那里度过了大半辈子,少年时期丰富的社会经历为他后来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14肖洛霍夫先是被送到莫斯科,后来又回到哥萨克村落上学。十三岁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入侵乌克兰,中断了他的学业。在1919至1922期间,年轻的肖洛霍夫为红军做了各种工作,其中一项就是在顿河地区收集口粮,但大多数哥萨克人都尽力抵抗布尔什维克的“勒索”。1922年,肖洛霍夫前往莫斯科,加入“青年近卫军”,成为青年无产阶级作家组织的一员。[2]同年,肖洛霍夫来到莫斯科,开始从事文学活动,并加入了文学团体“青年近卫军”。1923年,肖洛霍夫娶了一位哥萨克女教师玛丽基·格罗斯拉夫斯卡娅。1923-1924期间,在《青年真理报》发表了他的三篇散文《考三》、《钦差大臣》和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胎记》。1924年加入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Lapp),成为职业作家。
1926《唐的故事》和《浅蓝原野》出版。1925年,他们回到顿河地区定居。《静静的顿河》第一部的巨大成功使肖洛霍夫一举成名。14年后,终于全部名满天下1926。他出版了小说集《堂的故事》和《浅蓝原野》(后合为一集),引起了文坛的注意。在季子的两部以上的小说中,作家把严峻复杂的社会斗争浓缩到家庭和个人关系中间,展现了哥萨克内部尖锐的阶级冲突背景下令人震惊的悲剧场景和众多悲剧人物。早期作品特色鲜明,但在艺术上并不成熟。
1930年,肖洛霍夫遇到斯大林,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写出了第一部小说《开垦的处女地》(1932)。(第二部的部分章节从1955开始在报刊上发表,该书最终在1960完成,并在1960获得列宁奖。)1932肖洛霍夫成为苏联正式党员。
根据后来公布的文件,肖洛霍夫在斯大林的亲自过问下,两次帮助了20世纪30年代遭受饥荒和政治清洗的顿河人民。
1938 10罗斯托夫州安全部门的罗志·肖洛霍夫被控组织哥萨克暴动,并派人卧底到肖洛霍夫将他逮捕并处死。肖洛霍夫得到消息后,逃到莫斯科,求见斯大林。[3]20世纪30年代,肖洛霍夫的国际声誉逐渐上升,他在文学界为党所做的政治工作使他得以崛起。
卫国战争期间,肖洛霍夫上了前线,写了许多通讯、特写和短篇小说,揭露德国法西斯的野蛮侵略罪行,歌颂苏联军民的爱国热枕和英雄业绩,如学会仇恨。1943年开始出版反映卫国战争的小说《他们为祖国而战》(未完成,1943-1944年连载,这部小说很早以前就有构思,但不得不一再推迟)。
1957发表的短篇小说《一个人的经历》(又译《人的命运》)影响很大,被称为当代苏联军事文学新浪潮的开篇之作。
斯大林死后,肖洛霍夫逐渐成为苏联文坛的元老。他获得各种奖项,向文学社团和学校团体做报告,向年轻人提出各种建议。然而,他与此后涌现的作家接触越来越少。肖洛霍夫在战后文学史中为日丹诺夫的高压政策辩护,并抨击在国外出版作品的苏联作家。因此,许多严肃的苏联作家讨厌他。他也成为反美宣传的发言人。但他在群众中的威信还是很高的,他描写顿河上哥萨克人的小说一直被列为学校教材。
从1956年到1960年,肖洛霍夫的八卷本《全集》在苏联出版,后续各卷也陆续发行。1984新版《肖洛霍夫全集》英文版出来了。
1965年,肖洛霍夫凭借“描写俄罗斯人民生活各个历史阶段的顿河史诗中的艺术力量和完整性”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获得了许多其他荣誉。
1984肖洛霍夫死于他的出生地克鲁齐林村。
1999年,《顿河》手稿在其密友库达绍夫的远亲家中被发现。普京总统下令财政部集资后,以50万美元买下,现藏于“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2005年命名为“肖洛霍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