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地道战有什么历史意义?
地道战
抗日战争中期,由于日寇加紧了对我根据地的野蛮“扫荡”、“蚕食”、“清乡”,平原地区的抗日军民无山无水泽可靠,于是发明了纵横交织、村村通户、不怕洪水毒气的防身灭敌法宝。
仅1944年冬天,就在抗日根据地的平原地区开凿隧道,长达12500公里,成为抗击日寇的巨大地下长城。
河北中部清苑县冉庄民兵因利用地道战打了许多漂亮仗而闻名中外,他们的事迹被改编成电影《地道战》。
英勇的冉庄民兵先后作战157次,其中地道战17次,以隧道为据点的伏击追击55次,与地方武装配合作战85次,死伤敌人267人。
当时日伪军曾颁布过这样的禁令:“与其从冉庄走,不如从黑风口走”。
太行地区磁县山脚下的村民,晋察冀地区满城县石井的村民,北京顺义县焦庄户民兵,都是利用地道战取得辉煌战果的英雄群体。
民兵们用打油诗赞美地道战:“地道好,地道妙,打中敌人,钻出地道;消灭敌人最可靠的方法是公开战斗,秘密选择;鬼子气得抗日军民哈哈大笑。"
这种神奇巧妙的战法,在配合主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粉碎了日本侵略者的“清剿”、“扫荡”、“蚕食”,最终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百度网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