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五险一金。古人的晚年生活是如何保障的?
在孝文化的影响下,从皇帝到老百姓,都对养老极为重视。在各种制度比较健全的现代,五险一金中有专门的“养老金”作为保障。那么,在古代,人们是没有办法养老的。
其实养老这件事早在4000年前就开始了。早在殷商时期,“老”就作为“孝”的同义词出现在各种语言中。经过各个朝代的变化,“孝”不仅成功地从“老”中脱颖而出,甚至独立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孝。对于自古以来就崇尚孝道的人来说,养老一直是人们生活中的重中之重。
第一,孝道萌芽发展阶段的养老方式
1.社会后的“尊老”?“敬老”从农业发展而来。
殷商时期,手工业、农业等行业不发达,大多数人只能靠手中的几亩地生存。对当时的人来说,能种地能种好的人,才是人人敬仰的人。在没有完善的数据分析模型的古代,人们种田主要靠经验。
而经历是和年龄关系最密切的东西。毕竟只有种类越多,种植时间越长,才越有可能知道最正确有效的耕作方式。当年龄和生存是根本。耕者有其田,共同尊老已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习俗。
《中国尊老文化探源》中说:“尊老之风,先自社会,后自家庭。”所以在中央集权不高度集中,各种法律法规不健全的商朝,养老更多的体现为民众出于内心的尊重而自发的服务和赡养。
2.通过儒家文化成功建立的“孝”。
礼记?《祭义》中记载,无论是虞舜时期、夏朝、殷朝还是周朝,人们都不会忘记“敬齿”,他们主要是尊重有德之人、有爵位之人。
《中国敬老文化探源》中说,“敬”即敬仰,“齿”即年龄。所以《礼记》中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无论当时是什么时代,什么社会风气,“尊老”一直是社会上一个永恒的主题。当这个永恒的主题遇到了认真推崇儒道文化的孔子,孝道作为养老的文化经典出现了,孝道二字被成功发扬光大。
在这个时期,养老不再仅仅是人们因农耕生产而自发的行为,而是在道德约束下的一种隐形的、必要的行为。在民间,儒家文化通过文字典籍和历史典故巩固了养老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而统治者则通过“孝”来促使人们通过选拔人才来养老。
第二,孝文化巅峰时期的养老方式
1.被统治者推崇后逐渐达到顶峰的孝道。
到了西汉,秦朝灭亡的悲惨景象还深深地印在统治者的脑海里。这个时候统治者最需要的就是稳定民心。儒道思想作为一种非常重视等级关系和尊卑关系的礼仪,受到了统治者的极大推崇,儒道思想中的孝道被统治者用来稳定民心,发展民生。
孝道的本质是养老,而养老作为一种从社会到家庭的理念,在维护家庭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战火纷飞的西汉,统治者大力提倡孝道显然是维持稳定的最佳途径。
其实,提倡孝道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养老水平的提高。当时西汉统治者在地方郡县设三长老。他们不仅不用承担徭役,甚至还拿到了国家最后的时间,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用自己的经验在地方上进行教育。
除了被确立为养老典范的“三老”,因为法制的逐步完善,国家在法律中专门列出了包括老人种田免租、买酒免税、侮辱老人严惩等各种条款。
在统治者的强烈推崇下,养老不再只是民众的自发行为,也不再是道德的隐形约束。直接成为国家选拔官员的标准,成为法律约束的必要行为。
2.融入生活方方面面后的孝顺?二十四孝。
当西汉统治者用孝道来稳定民心,产生了良好的效果,随后的统治者也开始纷纷效仿。比如东汉时,统治者在郡内除了三老人之外还设立了三老人,南朝时,梁武帝的萧炎设立了类似于现在养老院的“孤园”。
繁荣必然会衰落。当养老成为统治者巩固国家统治的惯用手段时,养老问题也逐渐走向极端。当传统的孝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为了进一步固化人们的尊卑思想,“愚孝”开始出现。
《二十四孝》等故事开始大量流传,《睡在冰上求鲤鱼》等故事广为传颂。在孝道走向极端的同时,养老制度逐渐完善。唐朝时期,不仅《孝经》成为官员考试的必考科目,国家还设立了为老人提供侍从的“侍从制度”。
三:为什么养老这件事从4000年前就开始了?
1.人类文明自然发展形成的养老文化是随着种植业的发展而发展的。
人类文明天生就有河流,人类最初赖以生存的食物是最基本的农作物。在古代,没有高科技和科学有效的统计方法的帮助,用年龄积累经验的老人们就是活生生的种植指南。
同时,年龄与经历挂钩,尊老意识产生,在尊老意识的引导下,养老文化逐渐形成。古人会自发感谢给万物带来生机的春天,农神后稷,自然也会因为感恩而赡养给他们带来无数宝贵种植经验的老人。
所以,养老是人类文明自然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从4000年前农业作为国家第一要务所导致的自然行为。
2.统治者青睐的养老文化必然贯穿整个人类历史。
一个国家是建立在多种家庭之上的,只有大多数家庭处于稳定状态,国家才能稳定。养老文化作为一种能够极大地帮助家庭维持稳定的文化观念,理应受到各大统治者的尊重。
萌芽时期由道德约束和民间自发形成的养老文化,在统治者推崇下逐渐发展成为法律强制的必要行为。《唐律疏议》中写得很清楚,子女不可害父母,不可在父母处劝阻、不可丧,不可做出违反丧葬制度的行为。如果他们出现,他们将被流放或被勒死。
可以说,在古代,养老是一件从上到下,从法律到道德,无论从哪个方面都不得不做的事情。
对于这样一件全国人民都关心的事情,道德利用各种民间故事和舆论压力让人们自发的去关爱老人,而法律则以严厉的刑法规定人们必须关爱老人。此外,鉴于实时变化,统治者不断增加新的措施来改善当前的养老金制度。
可以说,在古代,虽然古代人没有现在这样直接的养老金,但当时的老人不仅可以有田地安身立命,还可以住在国家为他们开辟的“孤独园”里,享受国家分配给他们的仆役,还可以因为法律的规定而享受子女支付的金钱和劳务。
由宋政府明文规定,国家直接免除年满80岁老人的儿孙服兵役,集中在家为老人服务。在财力和人力的双重保障下,老人们没有五险一金的养老生活依然过得很灿烂。
3.活跃在《大门寺》记录和故事中的养老文化。
可以说,养老文化是真正的不分高低贵贱的文化,从经典书籍到民间小说。
无论是儒家的孝道经典,还是民间的奇谈怪论《聊斋志异》,基本上只要和文字有关,养老文化总能以其独特的方式出现在其中。这不仅是因为统治者的强烈推崇,也是因为几千年来以农业为基础的生活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