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柏林和德国法西斯的崩溃
1.雅尔塔会议
1945年初,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德国法西斯接近灭亡,日本已是山穷水尽的形势下,为了研究战胜德国、铲除德国军国主义、占领德国、苏联对日作战和战后安排等问题,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以及三国外长、总参谋长于1945年2月4日至65438+6月2日举行会谈
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四个问题,并做出了相应的决议。
首先,关于德国。会议讨论并协调了三国最终击败德国的战略方案。他们同意加强合作,协同作战,就东西线向德国心脏地带发起总攻的时间、规模和协同作战达成一致,并拟定了具体的行动计划。会议详细讨论了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重点是对德国的占领和控制以及向德国索赔战争赔款。决定三国军队各占德国一个地区,决定从英美占领区划出一个地区给法国占领。成立一个由三支占领军的最高指挥官组成的中央控制委员会,以便协调处理德国问题。关于德国的索赔,苏联提出德国在10年内支付总额为200亿美元的实物,并按照“谁贡献最大”、“谁损失最大”的原则进行分配,获得更大份额的赔偿,苏联应获得不少于10亿美元的赔偿。会议经过辩论,决定在莫斯科成立一个由苏联、美国和英国组成的委员会,研究德国的赔偿问题,并根据苏联提出的建议,进一步研究德国的赔偿问题。
第二,关于波兰。会议就波兰政府的组成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英美拒绝承认苏联支持的波兰工人党为首的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并将其改名为波兰临时政府,支持波兰流亡伦敦政府。经过反复论证,三方原则上达成一致,承认现有临时政府为波兰新政府的框架,但“应在更广泛的基础上进行重组,以容纳波兰国内外的民主领袖。这个新政府应该叫做波兰民族团结临时政府。”苏联、美国和英国成立了一个委员会,“首先与莫斯科现临时政府成员和国内外其他波兰民主领袖进行磋商,以便根据上述原则改组现政府。”在波兰边界问题上,会议确认波兰东部边界仍以寇松线为界,部分地区由5公里调整为有利于波兰的8公里。西部边界,美英主张以奥得河和东尼斯河为界,苏联则坚持以西尼斯河为界。会议最终达成协议,“波兰必须在北部和西部获得大片领土让步”,“波兰西部边界的最终确定应由和平谈判解决。”
第三,关于联合国的组织。会议决定,常任理事国可以对安理会除程序性问题以外的所有问题行使否决权。换句话说,大国不能使用否决权阻止安理会讨论问题,但可以使用否决权阻止安理会采取行动。经过辩论,会议同意苏联的请求,将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列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第四,关于抗日问题。会议决定,在德国投降和欧战结束后的两三个月内,苏联必须参加盟军对日作战,条件是:(1)必须维持外蒙古(蒙古人民* * *和共和国)的现状。(2)1904年因日本背信弃义的进攻而损害的俄国从前的权益必须恢复,即库尔岛南部和所有邻近岛屿必须归还苏联;第二,大连商港必须国际化,苏联在这个港口的优越权益必须得到保证,苏联租借旅顺港作为海军基地必须恢复;第三,作为大连出路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由苏联和中国共同经营。不言而喻,苏联的优越权益必须得到保障,中国必须保持在满洲的完全主权。(3)千岛群岛应移交给苏联。
雅尔塔会议是在世界由战争向和平过渡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会上,三国元首寻求消除分歧,加强合作,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作出了一些让步和妥协,为协调同盟国最终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战略计划,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符合世界各国反对法西斯战争、要求和平的人民的根本利益。但是,会上的一些协议未经当事国同意就做出了有损当事国主权和利益的决定,显示了大国的强权政治,这是非常错误的。
2.盟军进攻德国,在易北河与苏军会师。
雅尔塔会议后,苏联与美英盟军相互配合,从东西方向对德国法西斯发起总攻。到2月初,1945,西方盟军在阿登地区击退了德军的反攻,向齐格菲防线推进。东线的苏军已经到达奥得河,对柏林构成严重威胁。为了阻止苏军进攻,德军将西线一半以上的装甲师和大量坦克调往东线。这样德军在西部战场只有59个师,分散在防线各处,企图依靠沿莱茵河修建的齐格菲防线阻止盟军进攻。
盟军决定组织大规模进攻,在莱茵河以西歼灭德军,然后渡过莱茵河攻占鲁尔工业区,再进入易北河与苏军会师。
2月8日,加拿大1军发起进攻,2月3日,1突破德军主要防御区,随后向东南推进。2月23日,美军第9军和1军开始横渡鲁尔河。3月2日,他们到达杜塞尔多夫附近的莱茵河,第二天在G与加拿大军队会师。
在莱茵河中游以西,美军1的一支于3月7日攻占了达克龙市,另一支从雷马根抵达莱茵河,通过鲁登道夫铁路桥建立了渡河登陆点。美第3集团军一部分先在特里尔附近突入齐格菲防线,3月9日至10到达莱茵河。3月15日,盟军第6集团军群从齐格菲防线以南发起进攻。与此同时,12集团军群的一部分从北面的莫泽河发起进攻,在萨尔盆地消灭了德军。
3月23日,盟军开始渡过莱茵河,以21、12集团军群和18集团军群独立空降,在9000架飞机的支援下,向驻守在鲁尔工业区的防守西线的德军“B”集团军群发起攻击,迅速对那里的德军形成包围之势。德军抵抗失败,于08年4月18日投降。
盟军12集团军群在鲁尔包围德军后,从卡塞尔地区继续东进,于4月16日到达易北河。19征服莱比锡。25日,美国1军与苏联1军在乌克兰托尔高易北河会师。这时德国被分成了两部分。
在北面,蒙哥马利指挥的21集团军群向东北推进至易北河。越过易北河后,英军继续东进,占领了汉堡。五月初,英军在易北河以东与苏军会师。在南方,德弗斯指挥的第6集团军群在莱茵河和内卡河之间发起进攻,于4月19日攻克纽伦堡。4月21日,斯图加特城被攻占。4月25日,我渡过多瑙河,进入巴伐利亚平原。以5月2日的慕尼黑为例。在盟军和苏军的夹击下,德军处于全面崩溃状态,其残部被压缩在柏林附近地区,苏军最终攻占柏林,占据有利条件。
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
柏林是德国法西斯的最后巢穴。根据苏、英、美等国关于将柏林划分为苏联战区的协议,苏联负责进攻柏林。苏军在1944年进攻德军及其仆从,并在1945年初进攻德军中取得重大胜利后,已从德军手中解放了波兰和匈牙利的全部领土以及捷克斯洛伐克的大部分,并攻占了德国的东普鲁士和东波美拉尼亚。此时苏军面临的作战任务是攻占柏林,彻底击败法西斯德国。
此时的德国在欧洲失去了所有盟友,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崩溃,军事人员装备匮乏,士气低落。德国已经陷入全面危机。为了抵御苏军对柏林的进攻,德军统帅部在苏德战场动用了214师和14旅的兵力,在柏林部署了“维斯瓦”集团军群的全部兵力和“中央”集团军群的大部分兵力,***85个师,约1万人,1万余门炮。此外,柏林还有20多万驻军。德军在奥得河和尼斯河建立了三个防御区,还在柏林建立了三个防御工事。
1945年4月中旬,苏军开始实施柏林战役。参加战役的有白俄罗斯1军、乌克兰1军和白俄罗斯第2军、波兰1和第2军、波罗的海舰队和远程航空兵部分部队,总兵力为162步兵师和骑兵师、21坦克和机械化部队、465438。
4月16日,苏军发起进攻。白俄罗斯1集团军主力突击群从Qustirling登陆场发起攻击,在坦克军的配合下,从正面70公里突破德军三道防线,纵深推进30公里。与此同时,陆军的辅助群也向前推进,为德军法兰克福-古本群从左翼北上迂回创造了条件。
乌军1军突破德军尼斯河三道防线,随后渡过斯普里河,歼灭德军14师,为从南面包围创造了条件。然后,乌克兰的1军,坦克军,从南面进攻柏林。白俄第2集团军于08年4月18发起进攻,占领了西毒奥得河3号起点。
4月20日后,白俄罗斯1军继续发展攻势,突破柏林远郊防线,进入郊区,在市区展开战斗。乌克兰1军突破德军防线后,向柏林附近地区推进,近卫坦克第3军和第4军分别向柏林和波茨坦南部推进。进攻德累斯顿的陆军部队(包括波兰第二集团军)击退了德军的反攻,保障了主力突击群对柏林的进攻。
4月24日,白俄罗斯1集团军的近卫第8军和近卫坦克1集团军,乌克兰1集团军的第3军和近卫坦克第28军在柏林东南会师,完成了对法兰克福古本集团的包围。4月26日至5月1,集团分裂,全军覆没。
25日,乌克兰1陆军近卫坦克第4军与白俄罗斯1陆军第47军和第2军近卫在波茨坦会师,完成对柏林的包围。德军试图突围,但在苏军的打击下失败了。随后,苏军发起猛攻柏林的激战,德军被分割成三个孤立的部分。
4月29日,白俄罗斯1军第3突击群第79步兵军打响了夺取议会大楼的战斗。同一天,绝望的希特勒写下遗嘱,任命海军上将邓尼茨为他的继承人。同时,他还任命戈培尔、博尔曼等一些人担任新政府成员。
4月30日,苏联人在国会大厦的圆顶上插上了胜利的红旗。当天下午,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5月2日,德军停止抵抗,柏林城防司令魏德灵率残部投降。
5月8日,德军最高统帅部派出以凯特尔元帅为首的代表,在柏林郊区的卡尔霍斯特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联政府任命朱可夫元帅和盟军代表英国空军上将特德等人接受德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结束了。
在对柏林的战斗中,苏军歼灭了70个德军步兵师、23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俘虏了48万德军官兵,缴获了超过65438辆坦克和自行式火力包以及4500架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