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金银器是什么风格?
和黄金一样,在春秋战国时期,钩子一般被王公贵族作为饰品佩戴。尤其是金钩,材质高贵,造型独特,独具匠心,在当时也是身份的象征。
钩是一种古老的扣紧腰带的器具,始于春秋时期,流行于战国至汉代。战国秦汉时期,钩的使用非常普遍,形状也越来越精致,长短不一,有的短至六七厘米,有的长达三四十厘米,但钩都是S形,下面有柱。有竹形、琵琶形、棍形、鱼鸟形、动物形等,材质有金、银、铜、铁、玉、玛瑙等。
带钩不仅具有系丝带和皮带的实用价值,还具有装饰美化作用。相传也为齐国称霸立下了汗马功劳。据古代文献记载,春秋时,鲁国的管仲追赶,拔出箭来,射中了他的钩子。鲁的儿子装死躲过了这场灾难,后来成了齐国的国君。他不忘前仇,重用管仲,最终完成了自己的霸业。
钩在当时不仅仅是一种服饰,还具有装饰意义,所以贵族使用钩的工艺特别讲究。一些铜钩和铁钩也用镀金、镀金、金银镶嵌、玉石镶嵌、玻璃镶嵌或绿松石等方法加工。品种很多,而且大多精致轻巧,是非常珍贵的艺术品。
春秋中后期,齐、燕、楚、秦等国开始出现带钩。春秋至战国早中期,山东、河南、湖南、陕西、北京、辽宁等地的墓葬中均发现有钩。
比如江苏涟水三里墩战国墓中发现的一个动物造型的金腰带钩,虽然外形是个怪物,但给人一种温柔可爱的奇妙感觉。线条圆润流畅,做工精致细腻。整部作品高贵清新,鲜明地体现了儒家的“乐教”传统,即人生既要艺术,又要仁慈。
这种动物形状的金带钩是用各种技术铸造的,如竖雕、浅浮雕、雄雕等。长12厘米,重275克。钩看起来像战国时期流行的琵琶风格。
图案风格与同时期的青铜图案风格一致。当钩子举起时,整个形象是一个蹲伏的怪物,形似马头,前肢抬起合拢在胸前,挺胸勾头,颇为传神。
马头上右眼颈附近有一处明显的凹陷和细小的划痕,似乎是被重物或利器划伤。钩子的中间部分,也就是怪物的肚子,又黑又粗糙,似乎被汗渍污染了。
在鲁古城墓中还发现了近10件带钩的器物,有银、铜、玉、铁等。其制作工艺有鎏金、错放金银、鎏金、镶嵌等,均为精品。
比如一个墓中发现的动物头上的银钩,根据位置和墓中存放的物品来看,这个钩是一个附属钩。器皿呈琵琶形,钩头呈兽头形,器身呈拱形,侧视呈“S”形,器皿尾端刻有卷角兽面纹。两条细筋使钩体正面呈瓦状凹陷,背面为圆形纽扣,长15.9厘米,宽2.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