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朝都城凤阳:凤阳为何成为历史上最奢华的都城

“既有高枫遗风,宫阙两京。千里王绩,八屯陈宫极。”这首诗描绘了明、中两代的盛况。明都位于安徽省凤阳县西北部淮河南岸的高地,面积50多平方公里。它是明朝开国元勋朱元璋精心建造的最豪华的都城,他收集了中国两千多年的都城建筑。其规划遵循了“李周?考公基皇城制度承前启后,在中国古代都城建设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洪武二年八月,全国统一,朱元璋召集所有旧臣商议建都之地。明太祖在长安、洛阳、汴梁、北平等地听取了大臣们关于建都的意见后,认为“言无不尽,惟时不一”,进而提出“我要以为我在中,故能依险而水。什么?”朝臣多是淮西人,都愿意穿着衣服回老家。“都叫好。”洪武二年九月,朱元璋下诏定都林好,称“命人将皇宫建得像帝都一样”。后来取“立天下之中,定四海之民”之意,将林好府改为中性府。因为故宫建在凤凰山的太阳下,所以改在凤阳。

明代的中都建设可谓刺激群众,消耗巨大。建筑所用木材不仅“名扬天下”,还被送往尚未列入目录的加盟国“求大木”。建筑墙体以白玉石住友或条形石为基础,然后在上面铺上大城砖。铺设时用石灰、桐油、糯米汁作浆,关键部位甚至“浇生铁”。所有的木建筑都是“穷奢极侈”,画绣鲜艳夺目,所有的石建筑都是“华丽巧妙”,雕刻的图案精致无比。由于修建和使用时间较短,明、中两朝都未能形成政治中心。但城市规划中的一些布局,尤其是宫殿布局,为后来的南京首都宫殿重建和北京首都建设绘制了蓝图,做了模型模型。

中都皇城是最里面的一座城,周长3.68公里,平面近正方形,比北京故宫大一万平方米。城墙“高三尺九尺五寸,女墙高五尺九寸五分,共四尺五尺四寸五分”。城墙两侧各有一座城门,南有午门,北有宣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皇城外禁二路城,周长7.85公里,平面为长方形。"砖石建筑,有两英尺高."城墙两边各有一个门,南连天空,北连北安,东连东安,西连Xi安。两城的东门、西华门和东门、Xi安门都位于东西城墙的南面,这使得阙宫的守卫更加严密。

明代都城的布局严格遵循传统的对称原则,重点是中轴线上阙宫的建筑布局。贯穿城市中轴线,南起凤阳桥,过建水入中都城洪武门,踏上洪武街,过纪昀街,过大明门,过宽凸广场,入故宫承天门,过端门,过外金水桥,入皇城午门,过内金水桥,入奉天门,过三大殿,入后宫,出。在这条近7公里长的轴线两侧,规则对称地排列着许多建筑。皇城内的正殿分为东宫和西宫两个宫殿,两翼分别是文、武二层和文、武二殿。后宫两边六院的顺序。皇城午门以南,左有中书省、太庙,右有大都府、御史台、社稷坛。这种布局体现了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皇权至上的传统,所以比以前的朝代宫殿布置更为严格。不仅如此,在大明门广场的东西两侧,左边是城隍庙和中都郭子学派,右边是公仁庙和帝王庙。广场前,与大明门垂直的洪武街两侧,有左右千步廊。在与大明门平行的纪昀街的东西两端,远远地就有鼓楼和钟楼。这不仅进一步加强了从外城到禁墙的建筑层次和深度,也把这座宫殿衬托得更加雄伟。

在明朝建立后的600年里,中国和资本都进行了罢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清朝康熙六年,凤阳县迁至旧皇城。乾隆二十五年,拆除禁墙、钟楼,取砖建凤阳府城。咸丰三年,太平军烧毁龙兴寺和鼓楼。明代,中都是我国历史上最豪华的都城,大部分宫殿、宫室已被彻底摧毁,只剩下午门、西华门和长约1100米的城墙。

由于中都城建在较高的原土层上,至今没有大规模重建,所以地层不乱,遗迹还在,遗址清晰可辨。都城内外,殿基如山,门基高则山高;白玉石街、金水河内外、金水桥等基址旧路还在;几口大井,比如故宫井,还能用;护城河宽70多米;中都城北墙和东墙各有一段400多米长的土墙,高出地面近10米。禁墙四周的墙,变成了公路或大道;皇城的西墙、南墙西段基本保留了往日的雄伟气势;午门和西华门依然可以看到当年的宏伟。特别是午门基座须弥山浮雕和城内石雕,是我国历代罕见的石雕艺术珍品。目前,凤阳县已启动皇城内外民居的征迁工作,着手将明中都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宏伟严谨的明太祖陵位于安徽凤阳县西南7公里,钟鸣省会以北5公里处。是明朝始祖朱元璋父母之墓。始建于元二十六年,明洪武十二年竣工。他的三个兄弟姐妹,以及两个侄子的坟墓都葬在这里。洪武二年二月,凌影之名被推荐,五月改名为皇陵。至此,前朝人的坟墓已经扩大为一代帝王的坟墓。

皇陵有内、中、外三城。最里面的是皇城,“砖垒,高20尺,周75尺5尺,红土泥”;中间一座是砖城,“内外砖楼,高二尺,周六一百五十八步,四门开,皆有楼房”;最外面的是土城,“周二十八里,六门开”。大部分主要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一出中都城南门,踏上西南大道,进入黄陵外城北门正红门,依次是虹桥、兴兴门、砖城北亮楼、神道、玉桥、皇城金门、享堂、皇城后红门、土堆、砖城南亮楼、土城南门。经过这样的设计,“雄伟严整”的皇陵建筑群可以与“豪华雄伟”的中都宫阙相得益彰。

皇陵建成后,因为下一代的坚决保护和不断的修缮,一直保持着宏大的规模。皇陵的“神道”长257米,两侧对称排列着31对石像。这些石像很独特。首先,它的数量是历代帝王陵墓之最。帝陵前神道上的石像数量,历代都有一定的制度。明陵有31对之多,一绝。其次,皇陵石像学生的造型和艺术风格非常独特。可以说是继唐宋、明清之后,代表元代的大型石雕艺术珍品。最后,华表的摆放与唐宋墓葬不同,不是列在石兽之前,而是在石兽与石人、石马之间。这是一个特例。其含义不清,影响了后来的明祖陵和明陵。

神道南端有五座皇家桥梁,现已被毁。2000年重修了一座,其余的桥都淹没在金水河中。过御桥,东有无字碑,西有墓碑。两座碑规格、形状相同,由头、云盘、身、驼峰、坐五部分组成,总高7.05米。皇陵上的碑文是朱元璋自己在洪武十一年写的。题字1105字,为了回忆他的艰苦生活和军旅生涯,阐明长运兴盛的原因,想作为子孙后代的训典。600多年来,这座纪念碑仍然矗立在原处,是一件非常珍贵的文物。再往南是正殿,即御殿,又称享乐殿。大雄宝殿是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之一,“九间房,丹三级,黄釉,青漆。”

越过大雄宝殿的废墟,往南240米就是朱元璋父母的坟墓。现在是一个椭圆形的土堆,上面松树郁郁葱葱,郁郁葱葱。

龙兴寺,龙兴寺,位于安徽凤阳县北部第一山南麓,建于明洪武六年。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出生地,这座寺庙与整个朱明王朝都有关系。数百年来,龙兴寺一直是中国著名的寺庙之一。

龙兴寺的前身是朱元璋,早年在黄寺出家拜佛,后改名为寺。寺址位于龙兴寺西南7.5公里二十营村南。元朝十二年,庙被烧毁,遗址还在。

朱元璋登基后,念念不忘黄庙,一直想建。寺庙建成后,朱元璋命名龙兴寺,并命名山崎大师为山方丈,以纪念龙兴之地,表达衣锦还乡之意。新建的龙兴寺,“殿中楼阁,雄伟规制”,朱元璋所作“龙兴寺碑”和御书“第一山”等字样,一石立亭,体系极为考究,更增添了龙兴寺的威严。

成立不到60年,正教五年,龙兴寺被烧。天顺三年,中书省等500余处衙门按公式拆除重建,此后屡毁屡建。清末民国时期,战乱频繁,龙兴寺年久失修。康有为参观了寺庙,深受感动。他曾写过一首名为《朱元璋画像》的诗。民国31年,又对寺庙进行了修缮。

建国之初,党和* * *拨款1959修缮龙兴寺,基本维持光绪年间规模。1981年,安徽省* * *人民宣布龙兴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拨款维修,并做了三个小展室对外开放。1993年,凤阳县* * *为发展旅游业,以龙兴寺为宗教部门,九华山宗教界人士集资修建了明太祖殿、大乘大雄宝殿、天王殿、地藏王殿、佛经楼、禅堂、廖芳等200余座寺庙。现在龙兴寺已经成为皖东北最著名的佛教寺庙和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