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简介50字。

冼星海,1905年6月(农历五月11)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夫家庭,1918年6月入岭南大学附属小提琴学校,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工作室、国立艺术学院。65438-0928进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发表了著名的音乐散文《宇宙音乐》。65438-0929年赴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小提琴家帕尼·奥贝多夫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1931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在合唱团作曲班学习。在法国期间,他创作了《风》、《D小调漫游奏鸣曲》等十余部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戏剧复活》、《雷雨》等进步影片谱曲。抗战开始后,加入上海救亡剧二队,后随张书赴武汉负责救亡歌唱运动。从1935到1938,他创作了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如救世军歌曲《我怕我抵抗不了》、《游击军歌》、《道路是我们的》、《茫茫西伯利亚》、《祖国的儿女》、《到敌后去》、《太行山上》。65438年至0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在“女子大学”兼职任教。从教后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生产合唱》等不朽名作。1940赴苏联学习工作,10月30日在莫斯科逝世。

冼星海短暂的一生中,写作和生活了大约10年。* * *创作了数百首歌曲(目前超过250首)、4首合唱、65,438+0部歌剧、2部交响乐、4部管弦乐组曲、65,438+0部狂想曲,以及许多小提琴、钢琴和其他器乐的独奏和合奏作品。冼星海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是各种流行歌曲。其中有《中国人民抗日斗争》、《救世军歌》、《青年进行曲》、《保卫卢沟桥》、《到敌后去》等,以召唤和战斗进行曲的形式出现。有《太行山上》、《游击队》、《反攻》,展现了人民战争的壮丽战斗场面,把抒情性与鼓动性或描写性与概括性结合起来。有《顶难》、《犁歌》、《移夫歌》、《我们开路》等,表现了工农的劳动生活,是用特定的劳动基调和节奏写成的。还有《我怕我不会反抗》《祖国的孩子》《抗日战争中为妇女儿童写的妇女节歌》等等。在这些群众歌曲中,冼星海根据不同的内容塑造了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音乐形象,或以富有冲击力的节奏、高挑棱角分明的旋律表达了激昂慷慨的情感和磅礴气势;或以宽广的旋律、舒缓从容的节奏、抒情的语气体现革命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

冼星海的四大合唱《生产运动大合唱》和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锡盟大合唱》。

其中,《黄河大合唱》是最优秀、影响最广泛的合唱作品。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黄河大合唱简介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1939年3月制作,1941年6月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诗人光蔚然的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讴歌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沉痛控诉了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泛展示了抗日战争的壮丽画卷,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报,塑造了中华民族巨人的英雄形象。

《黄河大合唱》写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到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壮丽的山河和军人的英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以高昂的爱国热情写下了大型朗诵诗《黄河颂》,后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磅礴的气势,展现了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编辑此段]历史

1938 165438+10月武汉失陷后,著名诗人光伟然率抗敌戏剧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湖口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我目睹了黄河船夫在狂风巨浪中奋力前行,听着铿锵悠扬的船夫号声。5438年6月+次年10月到达延安后,写下了《黄河》这首诗,并在今年的除夕晚会上朗诵了这首诗。冼星海听后非常激动,表示要为剧组创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一个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坚持写作了六天,完成了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之后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全中国。

《黄河大合唱》为中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典范。20世纪60年代末,它还被改编成钢琴协奏曲。

《黄河颂》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交响乐《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独唱歌曲的歌词。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唤起人们在抗日战争时期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誓死保卫家园的民族意识。虽然它的创作年代与我们相差甚远,但它豪迈、豪迈、雄浑的诗句和强烈的感情,依然能唤起我们* * *的声音,唤起我们作为中华民族子孙的骄傲。

创作背景

冼星海回国对民族危亡深感痛苦,深知人民之苦。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他站在了民族斗争的前面。他深信中国* * *产党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 * *产党。为了民族解放和“为抗战而怒吼”,他用竖笔写歌。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听他朗诵《黄河颂》,讲述黄河咆哮奔流的壮丽景象,思绪如潮。在一周半的时间内,我完成了八个乐章和所有的伴奏音乐的总谱。他书写了这个时代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黄河大合唱,在抗战烽火的洗礼下,迅速成长为中国人民爱国救亡的号角;同时以其精神力量和民族个性,得到了海外华人和世界反法西斯阵线的广泛认可。在和平年代,它像一位战功累累的开国元勋,继续驰骋在海内外乐坛,成为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艺术财富。

《黄河大合唱》一出,迅速唱响神州大地,成为抗战救国的精神号角。促进了团结抗日的发展。首演时,乐队只有两三把小提琴和二十件民族乐器。低音弦乐器是用煤油桶做的,打击乐器是脸盆和大量的勺子在搪瓷罐子里晃动...这支原创乐队掀起了40多名有潜力的年轻人,放声歌唱。从此,黄河大合唱传遍了延安,传遍了中国,传遍了世界,此起彼伏,回荡不止,震撼人心,经久不衰。毛主席看了演出后非常高兴。他站起来使劲鼓掌,反复说:“好!好吧!好!”周总理还为冼星海题词:“为抗战呐喊,为民众发声!”

抒情独唱歌曲在冼星海的歌曲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大部分是为舞台剧和电影创作的间奏。这些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特定人物的经历和内心感受,或倾吐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或抒发渴望战斗的情怀。如:《子夜歌唱》、《别提了》,充满激情和幻想,唱出了被封建势力迫害、失去土地后的痛苦感受和战斗呐喊;《热血》和《黄河之恋》都是慷慨悲歌,表达了为自由而战的坚强意志和必胜的信心;制作棉衣、江南行军和战时催眠术等。,用优美、亲切、朴实、清新的民间色调表达抗战中女性的爱国之情。

为了表现广阔的现实生活,使歌曲更具民族性,冼星海还探索创造了一些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歌曲风格。其中,有将抒情性和战斗性的不同表现特征有机结合的歌曲,如《在太行山上》、《三八妇女节之歌》;一首讴歌《赞美新中国》;也有将民间说唱音乐与战斗性的群众歌曲相结合的叙事歌曲,如《梁红玉》、《打倒汪精卫》。他非常善于发掘歌词语言的节奏美,并在表达主题意象的前提下赋予其音乐性的发挥。他还非常善于运用各种演唱形式,如独唱、合唱、领唱、合唱和说唱等。,尤其是圆唱和二声部合唱的形式,在当时的抗战歌唱中具有创新意义和广泛影响。此外,他在访苏期间主要运用中国古典诗词创作艺术歌曲,在探索新体裁和民族风格方面也有所建树。

冼星海对音乐创作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创作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表现我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合唱曲。四首合唱曲在主题和内容的现实性、表现手法的民族化和通俗化方面是相同的,但根据不同的主题和内容进行了不同的艺术处理,使得每首作品都有不同的特点。创作于1939年3月的生产合唱,融合了歌唱、舞蹈和戏剧表演,通过春耕、播种参战、秋收突击、丰收四个场景,展现了解放区人民的生产劳动和抗日生活。音乐有民间风味,副歌粗犷朴实。其中,为纪念九一八事变八周年而创作的《二月来了》和《九一八合唱团》,是一部具有交响乐和回旋曲形式结构的叙事性合唱作品。整首歌以一个具有舞蹈特色的音乐主题和一个悠长深沉的副主题贯穿并反复出现,其中穿插了许多个性各异的段落,表现了人民在庆祝胜利时对抗战历程的回顾,激励了他们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其中女声独唱和合唱段落《九一八子夜歌》运用了戏曲和说唱音乐中的板式变奏手法,具有戏剧效果。“九一八合唱团”和“生产合唱团”的乐队伴奏,在民族打击乐器的运用和中国音乐风格的节奏上很有特色。《锡盟合唱团》创作于1940年3月,是为山西省牺牲救国团的抗日敢死队创作的群众歌曲合唱团,包括合唱、独唱、轮唱、副歌等六个段落,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