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头发做宣笔?

答案:兔毛

解析:徐安毕是毛笔的一种,因产于宣州而得名。原产国宣州,位于皖南山区。当地生产的兔毛是制作徐安毕的主要原料。到了唐代,宣州用兔紫毛制作毛笔,天宝二年(743年)被列为贡品,宣州成为全国制笔中心,名扬天下。

扩展数据:

关于徐安毕的来历,自古就有蒙恬执笔的说法。据唐代韩愈《茅颖传》记载,公元前223年,秦朝大将蒙恬率军南下攻打楚国,到了钟山(即宣城境内)。关于具体方向有两种说法。一说中山在今天宣城的宣州区、泾县;另一方面,中山在江苏省溧水县。《元和县志》二十八卷记载,钟山在宣州溧水县东南十五里,唐宋时溧水县因疆域辽阔,属宣州管辖。

蒙恬发现中山兔的毛又长又肥,质感最好,于是用竹筒做笔杆,兔毛(也叫紫毛)做笔尖,做了一把刷子。世人称之为“蒙天笔”,是徐安毕的鼻祖。

关于孟田的写笔说,史学界存在争议。据考证,秦以前就有毛笔。如1954年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战国墓出土楚毛笔,长462.5px,径10px,笔尖62.5px:笔杆为竹制,笔尖为兔箭毛。与蒙恬笔不同的是,笔尖采用传统的夹缠法固定,即笔尖夹在分成四段的竹竿头上,用麻包裹,涂以漆汁。由此可见,蒙恬并不是毛笔的发明者,而是对毛笔的制作进行了历史性的改进。即把笔杆的一端挖空做成笔腔,然后把笔尖放在腔内。与通过夹紧和卷绕方法制造的电刷相比,以这种方式制造的电刷具有三个优点;一是笔尖整体固定在笔腔内,能长时间保持圆润状态,有利于书写;第二,笔能保持正确的位置;第三,更稳定。所以毛笔一直延续了蒙恬开创的笔腔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