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岳山的历史

自唐代以来,东岳山上就建起了佛寺和道观。明代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和修缮,使东岳山成为“九塔十八院七十二厅”的宏伟建筑群和宗教文化名山。据《民国固原县志》记载,唐代著名书法家、大臣褚遂良还为东岳山题写了“转轮堂”(阎罗堂)的碑文。十年动乱期间,东岳山也是满目疮痍。1982后,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东岳山寺庙得到恢复,逐步发展成为花园式的观光休闲旅游景点。

五龙碑建于明代,青砖砌成,高5.4米,宽9米,底座厚2米。它由墙、墙座和墙顶组成。纪念碑正面用160方砖拼成“鱼龙游戏图”。五条龙在飞舞,玩火珠,伸爪吐雾,在烟雾中若隐若现;鲤鱼跃出水面,在空中飞来飞去,仿佛在和游客一起自娱自乐;波涛汹涌,绿松石相映,其乐融融,一派祥和景象。底部生动的十二生肖画面使整个纪念碑浑然一体,体现了艺术家巧妙的构思和精湛的雕刻艺术。

无量殿位于东岳山顶的“铁生岭”。关于“铁生岭”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相传1522年,蒙古带兵进攻中原,在东岳山扎营,准备攻占袁州,作为进攻中原的军事基地。由于城内军民防守良好,城墙坚固,未能得逞,于是以防火为由,烧毁了东岳山上的寺庙。10年后,袁州人民积极筹钱重建。新任连长刘一在觉定东岳庙修建了一座码头,取名“陆贞码头”,意为遏制蒙古人的入侵。此墩自下而上有36级台阶,呈60度斜角,两侧有铁链扶手,人只能带着铁链往上走,故被民间称为“铁索岭”。1903年,武威侯军都督、甘肃巡抚董福祥回乡后,捐银600两,在码头上修建无量殿,成为东岳山上的瞭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