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要重点处理好哪些重大关系?

第一,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现实,坚持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一重大战略判断。

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人民谋求更大福祉。因此,我们必须从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出发,从深刻认识中国国情出发,从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规律出发。

推进改革,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稳定的大局。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人口超过6543.8+3亿。无论是体制改革所涉及的各种利益的调整,还是经济发展成果的形成和分配,都是极其复杂和动态的系统运动。

如果改革与发展关系的调整超出了底线和边界,就可能导致利益冲突的激化,就可能失去稳定的大局。一旦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失控,维持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各种秩序就可能消失,多年积累的改革发展成果就可能毁于一旦。

因此,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紧密结合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密切观察和正确评价改革的效果和社会的承受能力,努力使改革和发展对社会各方面利益增长的作用最大化,努力把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求我们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必须注意积累越来越丰富的实践经验,拥有越来越先进的策略和方法。

第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改革与法治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一规律。从当前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看,应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的法律体系,确保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不受侵犯,确保公民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得到落实。

实现立法与改革决策的衔接,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第三,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基层首创的关系

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基层首创的关系,基本上就是要处理好改革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成就,都源于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无畏牺牲、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实践。

因此,改革必须依靠人民,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幸福。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基层首创的关系,必须把握改革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基本原则。这也是推动改革最深层的力量源泉,是坚持改革正确方向的指南针。

邓小平曾经说过,没有改革开放,就只能是死路一条。改革很难,不改革会更难。今天,经过30多年的改革历史,我们对改革有了更全面、更透彻的认识,改革应该更有力度、更上一层楼。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举措。关键是改革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我们深信,以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新一轮改革,将充分释放改革红利,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让国家更加富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目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路线图已经绘就。把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变成现实,关键要靠实干,要靠落实。如果落实工作抓得不好,再好的政策措施也会落空。

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牢牢把握方向,大胆实践探索,集中精力办实事,狠抓落实,把本领用到发展上来。只有这样,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才能落到实处,改革新篇章才能续写。

百度百科-全面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