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干部考察质量

组织考察是识别干部的有效手段。目前,一些地方和部门在考察干部方面还存在着标准模糊、方法简单化、结论公式化等问题。有哪些方法和技巧有助于侦查人员提高侦查的准确性?应该从哪些方面延伸考察干部?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将特别注意。一、从哪些方面考干部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委副书记、组织部长王小贱:用“事”和“利”来分析干部德的状况。干部的品德体现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中,是可观察的、可感知的、可识别的。要对干部道德做出科学准确的评价,就要坚持全面的、历史的、辩证的分析。以物为镜,看事物。干部的德性是一个由内而外培养的过程。有什么样的道德,必然会外化出什么样的行为。判断一个干部的德行,不仅要看他说什么,更要看他做什么。考察中要让干部自己讲事情,广泛听取意见,邀请群众讨论,精心设置内容主动提问,全面综合分析科学评价,以“事”分析干部德的状况。对于笼统抽象的描述,让被采访者举例说明,分析这些东西所展示、反映、揭示的是什么,以物观德,以物观人。为了便于权衡,我们应该考察利益的权衡。利益是衡量干部品德的试金石。一个干部如何对待利益,是干部品德的集中体现。第一,看干部对待个人升迁的心态。是保持平常心,还是只想升官;是以努力工作、人品好、群众认可接受组织选拔,还是采取不正当手段跑官要票。二是看干部面对诱惑的意志。是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所动,还是守住底线不经诱惑;在对待生活和工作上,是“勤勤恳恳琐碎”,专注于工作和学习,还是忙于应酬出入花花绿绿的场所而不求上进?三是看干部在荣誉面前的胸怀。是保持冷静还是以不正当手段抗争,是伸手索取还是真诚谦卑,是见贤思齐还是失衡。第四,要看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业绩。“告其难,以见其勇。”在紧急和危险的非常时期,是干部个人利益可能牺牲最大的特殊时期。就看干部冲锋在前还是犹豫不决,冷静应对还是惊慌失措。五是看关键时刻。只有在关键时刻,真金不怕火炼。面对是非问题,我们应该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还是盲目跟风,见风使舵?是否应该坚持原则,敢于斗争?是不是不应该明辨是非,退缩逃避?该不该服从组织,顾全大局?是不是应该敷衍了事,讨价还价?从干部对待切身利益的问题出发,考察和衡量干部的素质、意志、决心、胸怀和人民情结。就地认识整体,在生活的片段中审视它。小节虽小,却是干部在无意识、自然状态下内心世界的真实表达,是考察干部品德不可或缺的“捕捉点”。小节虽小,却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起点。一些看似极其普通、无足轻重的琐事,却能体现出干部的作风和品德。有的干部党性不强,说话就会体现在没有立场、颐指气使;有的干部作风不扎实,会体现为急躁、急躁;有些干部有问题,会体现在生活中的陋习和滥交。从生活小节考察干部,要从小处见大,从小处了解细节,用民意调查、民主测评、考察走访、考察材料等反映干部生活、学习、工作中反映的情况,对干部德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以业绩来检验,以工作表现来考核。干部的德最终要靠工作实绩来检验,这是德的直接外化和结果。只有把干部的德和政绩结合起来,才能使德的考察由虚变实,分清高低。从工作成绩来考察干部的德行,不仅要看成绩的大小,还要看创造成绩的思想、作风和态度,即是否有正确的政绩观。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委组织部丁:通过在职考察了解干部的才能,是指在考察工作中直接参与干部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的过程,在正在进行的工作状态中了解干部的精神状态、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形象表现等细节。与集中巡视相比,过程巡视具有现场性(直接参与干部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的过程)、动态性(因巡视机会的出现可随时进行巡视)、直接性(与被巡视对象面对面“零距离”接触)、内在性(深入了解干部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作风等细节)等特点,对弥补集中巡视的不足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事中考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在党委政府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的落实情况中考察干部。调查了解干部在招商引资、项目帮扶、重大项目建设、拆迁拆迁、秸秆禁烧监管等重大工作中的表现,深入项目施工现场和拆迁现场考察干部,了解干部对工作的参与程度和发挥的具体作用。二是考察干部组织和参加会议的情况。听取干部阶段性工作汇报,了解干部的思想观念、思维能力、决策水平、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成果,了解干部在协同工作中的大局观念、协作精神、工作作风、精神状态和自我形象。三是在非常情况下考察干部。在发生重大突发事件、重大群体性事件等重大事件时,派出督学,通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参与工作的情况,考察其在关键时刻的政治态度、负责精神、驾驭局面的能力和工作成效。此外,在岗位变动、职务晋升、换届选举重大人事安排、过年过节或领导干部主管重大建设项目、患病住院、家庭婚丧嫁娶、乔迁新居等重大情况下,要考察干部能否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二、提高调查的准确性有什么要求?湖北枣阳市委组织部马宏伟:干部考察员应具备四种能力。在我看来,一个检查员应该具备四种能力来提高调查的准确性。考察前要备课,掌握“历史背景”。一方面,要“准备”工作大局。要在全局工作的背景下,主动衡量需要考察和评价的队伍或干部;另一方面,要“准备”干部的个人情况。通过查阅干部档案,可以对成长经历、家庭环境、奖惩情况等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在考察的时候能够历史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和评价一个人。初步了解了干部的情况,就掌握了主动权,从而为掌握真实情况打下了基础。考察过程中,要会说话,听出“弦外之音”。在面试中,要善于捕捉信息,挖掘潜在问题。当被访谈者犹豫不决时,要及时提问;被采访人谈到的时候,要深入询问;当被采访者有话要说时,要跟风提问;当被访谈者不再谈论一些涉及敏感或重大原则的问题时,应深入询问,抓住关键,将问题问到底。检查时应进行分析,以防止“近因效应”。由于谈话时间和地点的影响,干部考察的内容一般局限于眼前的事件,这就必然把整个考察工作局限于对一个干部一时表现的考察,容易产生“近因效应”,因此衡量一个干部一贯的表现必然有失偏颇。因此,在评价干部时,一定要结合年度考核和日常考察进行综合分析,防止“近因效应”。检查完后,应该能画出人像,看到后就“见人了”。为被巡视对象画出准确的图像,是干部巡视的出发点和归宿。要筛选出能反映干部真实情况的案例和数据,描述被考察对象最突出、最鲜明的特点,把握其性格特征、工作经历和业绩、拟任职位的匹配性、普遍反映的问题,形成基本轮廓。材料形成后,要查阅课题的档案,确保课题的基本信息准确无误。福建省人事人才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华侨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卢绍武说:克服以个人好恶为标准选拔考察干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使选拔出的人选与拟定的任用目标相匹配,保证组织意图的实现,考官的选拔和素质非常重要。调查者应克服基于个人好恶对被调查对象的选择。检验人员自身要德艺双馨,综合运用检验的方法和技巧,做到能听、能看、能辨。善于综合分析,辨别真伪,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判断。同时,侦查人员要坚持原则,不能患“惧权症”或“拜金症”。做到知人不分年龄,任人唯贤;识人不分辈分,任人唯贤是推荐;知人不分贵贱,任人唯贤就是尊重;知人不计得失,任人唯贤是保障;知人不管怨,只有用。如果一味地遵从领导的意图或偏好,必然会导致利他主义和排外主义。俗话说“酒后看品行,但要清醒地看隐藏的感情”。作为考察者,要坚持标准,围绕拟任职位的需求进行考察,不可评判个人好恶。“都说好,不一定好。都是不好的,不一定不好。”调查人员要注意了解被调查人与被调查人的关系,比如平时是否有恩怨,工作隶属关系,自身表现等。,并注意分析调查过程中获得的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同时,要注意避免以偏概全,以点带面、以点带面,使考察工作陷入重“绩”不重考察能力、重排名不重考察水平、重关系不重考察实力的怪圈。在调查过程中,还要注意调查对象的* * *和性格特征。没有* * *,很难与人相处,没有个性,很难独立思考和创新。不要不加分析就轻易把性格当成弱点。湖南常德市临澧县委组织部马春生:用辩证综合分析法全面分析干部考察是干部考察的关键环节。组织干部要善于运用辩证法全面分析考察情况。第一,用普遍联系的方法考察干部。要学会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分析调查过程中获得的原始材料。特别是在考察干部政绩时,要注意与干部工作环境、职务高低、努力程度、工作成绩的隐性特征等各种因素的关系,区分是个人政绩还是集体政绩,是前任影响的结果还是继任者努力的结果。二是用对立统一的思维分析干部。对待每个人的优缺点,需要用矛盾的观点去分析判断。要全面辩证地看,看主流和重大节日,看一切工作和一贯表现,看干部处理重大问题时的立场和关键时刻的重要表现。要正确对待干部工作中的错误,把它同缺乏工作经验、工作态度和思想作风造成的错误区别开来。三是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干部。不能只看当下,忽视发展潜力。要着眼长远,通过对干部认识问题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分析,科学预测干部的潜力,为合理使用干部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首先是延伸到原单位进行追溯调查。脱产学习培训、转岗参加中心工作等。,并对任职期间在不同单位工作过的领导干部进行追溯考察,一般回到任职前的一两个单位,重点考察干部在不同地方、不同部门的情况,辩证分析其一贯表现,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二是延长到试用期参观评估。在领导干部提拔任职后的一段时间内,原干部考察组采取个别访谈、问卷调查、信访评议等方式进行回访测评,重新考察干部任职前的考察情况,跟踪考察干部任职后的实际表现,弥补了集中考察时资料不全、干部画像不真实的缺点。任后考察的关键在于两点。第一,要认真,不能让见习考察看起来像是敷衍了事;第二,要坦诚,敢于指出回访中发现的问题,不隐瞒。三是延伸到关节点跟踪检查。组织部门要改变传统的“不动干部不考察”的方式,在日常考察考核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决策执行能力、应急处置能力、任务完成情况、作风建设、关键时刻的廉政建设等,多方面多角度把握干部的现实表现。要深入一线考察和跟踪考察,建立健全重大项目、重要工作和关键时刻考察档案,加强综合分析评价,把考察结果与干部使用结合起来。四是延伸到多领域联合审查。任前经济责任、人事责任、编制责任联合考核是查找干部“病根”的重要手段。各级党组织要拓展考核内容,抓住干部用钱、用人、用人的关键点,实行联合考核评议,始终在阳光下工作,形成对干部权力的有力监督和制约机制。要大力推行群众公开质询问责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领导干部“三责联审”结果反馈情况,更好地规范干部廉洁从政行为。五是延伸到《八小时之外》看演出。重点是“三评两观”:三评,即执法部门的评价,上任前与纪委、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进行联合评议,了解干部遵守规章制度、经济收支、信访等情况;评价社区党组织了解干部自觉遵守社区公约、参与扶贫和社区公益活动的情况;邻里亲友评价,了解干部日常行为、家庭和睦、邻里关系、孝敬老人等情况。两看,即看干部交际圈是否混杂,社交活动是否正常;二看干部的生活情趣是否高雅,爱好是否健康,生活作风是否严谨。重点检查干部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做好教育引导和预防工作,提前提醒,防止贻误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