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毽子运动的历史发展
清代踢毽子的技艺相当高,也是中国古代女性所喜爱的。清初著名诗人陈维崧曾赞美女子踢毽子,说女子踢毽子比踢足球聪明,比下棋有趣。20世纪30年代以后,踢毽子一度衰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这一传统体育项目得到大力扶植和发展。65438年至0950年,北京招募街头毽子艺人参加杂技团,开设踢毽子节目,出国演出,受到外国观众的热烈欢迎。1956年,中国首届官方毽球比赛在广州举行。在1963,踢毽子,跳绳等。,被列入国家提倡的体育活动,并被编入小学体育教材加以推广;1984年,国家体委正式将踢毽子列为国家项目,并颁布了毽球竞赛规则,将踢毽子更名为“毽球”;中国毽球协会成立于1987,此后每年举办三大赛事:全国毽球锦标赛、全国职工毽球大赛、全国中学生毽球大赛。毽球还被列为1995年全国全运会和1996年全国农民运动会的比赛项目。毽球在中国已经成为一项受欢迎的运动。
20世纪初,现代欧美运动传入中国后,踢毽子仍是中国年轻人喜爱的运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河北、湖南、福建、山东等省市都举办过大型踢毽子比赛。1 935年,踢毽子在旧中国第六届全运会上被列为全国武术比赛项目。女排冠军是浙江的程,男排冠军是上海的周克洋(成绩近5000对),女排冠军是南京的戴金瑶(成绩140对)。程的总成绩是1494双踢和36次正踢。
自1984,原国家体委颁布《毽球竞赛规则》以来,毽球运动进入了规则、比赛、裁判“竞赛三要素”的新阶段,标志着毽球运动成为名副其实的正式竞技运动。但在1984之后的26年里,毽球运动的发展相当缓慢,至今只吸引了全国1亿毽球人口中的1%,即1万人。绝大多数毽球选手连毽球都没听说过,因为毽球的技术难度太高,顶级比赛的观赏性太低,很难推广这项比赛。最新的踢毽子比赛方法是2009年5月发明的“中国竞技毽子”。其观赏性、广泛性、竞技性明显高于老式毽球比赛。在中国汉族中广为流传的踢毽子竞技方式是“对踢”或“对打”,是踢毽子运动中最接近奥林匹克精神“更高、更快、更强”的动作,因此广受中国年轻人的喜爱。要求双方在距离地面较低的高度(中间最高点约为90-120 cm)踢对方的脚,对方球员的高度甚至低至20 cm。这种“低级毽子”踢法非常接近足球的射门动作,因此作为一种观赏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比赛方式,被我国竞技毽子所吸收。由此可见,中国竞技毽球运动是对传统毽球运动的突破性创新,将使毽球运动焕然一新,成为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的体育竞赛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