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楼景观的历史

在历史上,土楼的概念有许多名称。汉代河湟名人校尉邓训在北山建有“圣贤祠”,史称“土楼山寺”。

直到明朝,这座寺庙的名字才被明朝皇帝成祖命名为“永兴寺”。因楼层重叠,层次分明,形似土楼,故称“土楼山”。北魏旅行家李道元长途跋涉到西宁,登上土楼山。他在《水经注》中写道:“湟水向东流,南过土楼,土楼之上,北有群山。峰顶三百多尺高,若削之。”土楼有道观,故称“土楼观”。北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雏鸟,土楼山像一只雏鸟的翅膀,所以从此有了“凤仪山”的绰号。

231年(魏明帝太和五年),佛教在陕州(西宁)盛行。有信众在土楼山的碎岩间做龛,画藻井,雕墙建庙建亭,信众爬山朝拜,一时盛行。道教于清末进入土楼山。231前后(魏明帝太和五年),侯亮吕光占领武威和河西走廊,丝绸北路不通。一些僧人从兰州经北川、大坂山到乐都、西宁去印度,佛教从此在河湟地区盛行。